“曦宇联席会议”的成立与《星域和平与发展公约》的初步落实,如同在沸腾的熔炉上加上了一个虽不完美却至关重要的盖子。尽管星域间的明争暗斗、殖民前沿的摩擦冲突从未真正停止,但在天道悬剑的威慑与外部威胁的共同压力下,一种脆弱的、动态的平衡得以维持。“曦宇”宇宙,由此意外地迎来了一段长达百个标准星域年的、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
百年光阴,对于宇宙尺度不过弹指一瞬,但对于一个新生文明而言,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下,得益于联合研究带来的知识大爆发与跨星域有限度的合作,“曦宇”各文明迎来了一个技术、文化与自身道路探索的黄金时代。
万法仙朝内部,对“太初道种”的研究虽无突破性进展,但借鉴了智械模型与灵能感知的辅助,诸多炼器、炼丹、阵法流派推陈出新,出现了不少兼具仙家玄妙与精确效能的新成果。璃月太子虽未能如愿统合万法盟,但其琉璃仙朝凭借技术与外交手腕,影响力稳步提升,与天衍宗等传统巨头形成了新的均势。
智械迷城的“量化道境”计划虽在“意识量化”瓶颈前停滞,但其在材料科学、能量利用、特别是基于空衍理论的宇宙模型构建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星海织网”覆盖范围与精度不断提升,成为了维系宇宙联系不可或缺的神经网络。主脑的算力与逻辑架构也在这百年间迭代了数十个版本,愈发深邃难测。
荒古星域在血与火的磨练中,血脉进化之路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除了传统的巨灵、星瞳等大族,一些中小部落也因独特的血脉变异或对图腾的新解而崛起。荒古战士依然是联军中最悍不畏死的先锋,但他们对力量的运用也变得更加狡猾与高效,甚至开始出现能够短暂模拟其他星域能量特性的“拟态”血脉。
灵能星域对“思感沉淀”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开发出能够缓慢净化底层意识淤泥的“思感潮汐”技术,虽然效率不高,但至少遏制了意识海洋走向彻底死寂的趋势。心念师们与物质文明的交流也更为深入,部分心念师甚至开始尝试塑造稳定的“灵能构装体”,探索意识与物质结合的新可能。
而诸如 “星火联合体” 这样的新兴势力,则在这百年间真正站稳了脚跟。他们以“三岔口”星区为根基,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融合各系所长的“实用技术体系”,其灵活的体制和强大的适应力,吸引了不少来自各大星域的“离经叛道者”和追求自由的冒险家,规模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了“曦宇”政治版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角色。
“曦宇卫士”联军在这百年间不断锤炼,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今非昔比,依托“铁壁疆域”防线,成功击退了数十次中小规模的古兽侵袭,甚至组织过几次对特定附属维度的清剿行动,战绩斐然。霍恩元帅虽已老去,但新一代的将领已然成长起来。
整个宇宙,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战争似乎远去,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旋律。
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敏锐者却能察觉到一丝潜藏的不安。
宇宙边界之外,那规模庞大的幽紫舰队依旧如同沉默的阴影,徘徊不去。它们没有再次发动类似S-77星门那样的攻击,但其存在的压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
“幽影遗迹”核心的法则之光,其脉动变得愈发规律且强烈,仿佛在积蓄着力量,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那些被殖民的附属维度,与主宇宙的连接日益紧密,偶尔会有些许难以解释的异常现象报告,但大多被归咎于维度本身的不稳定性,并未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