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图书馆的发现:上古文明简史

获得临时A级权限,如同为陈末打开了一道通往龙魂知识宝库的厚重闸门。之前许多标记着【权限不足】或【部分加密】的区域,此刻都在他的腕带终端上闪烁着友好的可访问绿光。

他没有急于去触碰那些敏感的军事部署或尖端武器蓝图,而是再次回到了那座充满科技感与寂静的图书馆。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龙魂内部关于“上古文明”的最高机密档案。

凭借新权限,他直接访问了位于图书馆数据深处,一个名为【源考-绝密】的独立数据库。与外部那些经过整理、删减甚至带有推测性质的报告不同,这里的文件大多带着“原始”、“破译中”、“待验证”的标签,充满了不确定性与第一手资料的粗糙感。

陈末选择了一个安静的沉浸式阅读隔间,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连接上高精度神经交互设备。刹那间,海量的图像、破碎的文字、模糊的音频以及经过初步数字化的石刻拓片、金属铭文残片,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意识。

他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迷雾,置身于一个由无数文明碎片构成的考古现场。

【绝对推演】全力运转,结合情报系统的辅助梳理功能,他开始在这片信息的废墟中进行一场艰难的“知识考古”。

最先引起他注意的,是一组在多处不同大陆遗迹中发现的、风格迥异却似乎指向同一核心的符号系统。

一组符号,风格空灵、缥缈,核心图案类似于层层叠叠的同心圆或涟漪,伴有类似神经束或能量脉络的线条。破译注释倾向于将其解读为“心灵”、“共鸣”、“信息网络”、“无壁之沟通”。这与他之前看到的“心壁文明”记录吻合,但这里的符号更加古老、纯粹。

“灵犀……”陈末在心中默念。他几乎可以肯定,这组符号代表的,就是留下那悲壮信息的“灵犀”文明。他们似乎专注于意识、信息与能量的直接交互,追求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共鸣与理解。

而另一组符号,则显得更加具象、厚重,充满了几何美感与结构力量。图案多由精确的直线、弧线和复杂的立体结构组成,仿佛在描绘某种宏大的建筑、精密的机器或宇宙运行的法则。注释解读指向“秩序”、“构造”、“规则驾驭”、“世界之基”。

“这风格……与‘灵犀’截然不同。”陈末陷入沉思,“是另一个文明?还是同一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或者……不同分支?”

他继续深入挖掘,调阅更多关联档案。在一份标注为【大寂静前文明关系假说-最高议会议员阅】的加密备忘录中,他找到了关键性的线索。

备忘录提到,根据对全球遗迹的交叉比对和碳同位素测年(迷雾降临后此法已极不可靠,但早期数据仍有参考价值),基本可以确定,在本次人类文明(被称为“第五纪元”或“末裔纪元”)之前,地球上至少存在过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周期,其科技与文化成就可能远超现代。

而这个史前文明,内部似乎存在着两大主要流派,或者说,两大支柱:

“灵犀”,代表着对内在宇宙的探索,专注于意识升维、信息永恒与生命形式的超越。

“基石”,代表着对外在世界的掌控,专注于物质重构、规则利用与世界系统的建设。

“灵犀”与“基石”,如同文明之鸟的双翼,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共同支撑起了那个辉煌的纪元。

陈末感到一阵战栗。他终于明白了“灵犀”信息中那句“我们筑起了最后的防线,以‘基石’为凭……”的含义。“基石”并非他最初理解的简单“锚点”,而是一个与“灵犀”并列的、同样强大的文明体系!那道最后的防线,是“灵犀”运用了“基石”体系的力量共同构筑的!

那么,“世界锚点”,很可能就是“基石”文明的造物,或者至少是基于其理论和技术建立的!

这个发现,让他对“锚点”的理解瞬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它们不是简单的稳定器,而是一个失落文明最高智慧的结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力量融合的产物!

他迫不及待地调阅关于“大寂静”——即上古文明终结原因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