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681-690集)

第681集:小满的“控水术失灵续集”与“会黏人的海水”

新年刚过,科研站的海水就像被施了“黏人咒”——小满的控水术又出了新状况:以前能随心所欲操控水的流动和形状,现在只要她一碰水,海水就会像胶水一样黏在她身上,甩都甩不掉。

早上给水母缸换水,她刚伸手碰了碰海水,整只手就被海水裹住,像戴了只透明的“水手套”,甩了三下都没甩掉,反而把水甩到了林夏的论文草稿上,墨迹晕开一片,林夏气得追着她跑:“苏小满!你是不是故意的?这是我刚改好的‘月光藻发光数据’!”

小满委屈地举着黏糊糊的手:“我不是故意的!海水黏在我手上,甩不掉啊!”她试着用另一只手去扯,结果另一只手也被黏住了,两只手像绑了沙袋,连杯子都拿不起来。小桃凑过来,戳了戳她手上的海水,笑着说:“小满姐,你的手好像‘水做的手套’,还挺好看的!要不要试试用它抓水母?”

沈清月闻讯赶来,摸了摸小满手上的海水,又看了看水母缸里的水,突然笑了:“是新年时的发光蛋白冰块搞的鬼。”她指了指缸里还没融化的小块冰块,“发光蛋白融化后和海水融合,改变了水分子的黏性,你碰水时,水分子会跟着你的异能磁场走,就黏在你身上了——过两天蛋白失效就好了。”

可这两天,小满彻底成了“黏水怪”:喝水时,杯子里的水会黏在嘴边,顺着下巴往下流,活像“长了胡子”;去海里喂海豚,刚踩进水里,海水就顺着裤腿往上爬,把裤子黏成了“紧身裤”,小海豚们围着她转,时不时用鼻子碰一下她身上的海水,像是在玩“黏黏乐”;最惨的是晚上洗澡,热水黏在身上冲不掉,最后还是沈清月用冷水浇了她一下,才把黏在身上的热水冲开。

为了“利用”这个黏人海水,小桃出了个主意:“小满姐,你可以用黏水做‘水雕塑’啊!以前的水雕塑一碰就散,现在的水黏糊糊的,肯定能固定住!”

小满试着在甲板上做雕塑——先用控水术把海水聚成水母形状,因为黏性大,水母居然真的固定住了,连触手都翘着,像个透明的“水母摆件”;她又做了小海豚、小螃蟹的形状,一个个都立在甲板上,阳光照过来,像一堆透明的水晶玩具。林夏赶紧拍了照片,发在科研站的社交账号上,配文:“小满的新技能——黏水雕塑,深海限定款!”

没想到,这堆“黏水雕塑”还吸引了“特殊观众”——海鹰号的小螃蟹们顺着“螃蟹专属通道”爬过来,围着雕塑转圈圈,还用钳子碰了碰,结果被黏在了雕塑上,小螃蟹们急得晃钳子,小满笑着用控水术把它们轻轻摘下来,放回到海里;疤疤带着小海豚们也来看,校长好奇地用鼻子碰了碰“水母雕塑”,结果鼻子被黏住了,甩了半天才甩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两天后,海水的黏性果然消失了,小满的控水术也恢复了正常——可她却有点怀念黏水的日子:“黏水做的雕塑真好看,下次我要故意把发光蛋白倒进海里,再做一次‘黏水雕塑’!”林夏赶紧摆手:“别啊!你再黏水,我的论文就要被你甩的水全毁了!”

当晚,小满在日记里写道:“黏人的海水虽然麻烦,但很好玩,还让我学会了做‘水雕塑’——原来失控的异能,也能变成有趣的惊喜。”甲板上,最后一个“小螃蟹黏水雕塑”慢慢融化,海水滴在地上,像是在说“下次再见啦,小满”。

第682集:小桃的“海豚围巾失踪案”与“海鸟的恶作剧”

小桃最近给疤疤织了条“巨型围巾”——用了整整三团蓝色毛线,织得又长又宽,刚好能绕疤疤的身体两圈,围巾边缘还缝了很多小贝壳,风一吹就“哗啦啦”响,小桃说这是“海豚族长的专属围巾”,要在疤疤的“族长加冕礼”上给它戴上。

可加冕礼的前一天,围巾居然不见了!小桃把科研站翻了个底朝天——帐篷里、实验室里、食堂里,连机械螃蟹的零件箱都找了,就是没看到围巾的影子。她坐在甲板上,抱着小海豚哭:“我的围巾呢?是不是被海水冲走了?还是被水母藏起来了?疤疤明天就要加冕了,没有围巾怎么办啊?”

小满晃着尾巴过来,用“水痕追踪术”跟着痕迹找——水痕从小桃的房间开始,延伸到甲板的栏杆边,最后消失在海里,旁边还有几根白色的羽毛。“是海鸟!”小满喊,“上次海鸟偷了机械螃蟹的零件,这次肯定是它们偷了围巾!”

林夏赶紧查甲板的监控——果然,凌晨四点,一群白色的海鸟落在栏杆上,其中一只海鸟用嘴叼着围巾的一角,其他海鸟帮忙扯,把围巾拖到了海里,然后一起叼着围巾,朝着浅滩的方向飞走了。“它们把围巾当成‘筑巢材料’了!”林夏指着屏幕,“浅滩的海鸟最近在孵蛋,需要柔软的东西筑巢,围巾又长又软,刚好合适!”

小主,

大家立刻坐着潜水艇去浅滩——刚靠近,就看到浅滩的礁石上,一群海鸟围着一个巨大的鸟巢,鸟巢的“屋顶”赫然是小桃织的蓝色围巾,贝壳边缘在风里晃,“哗啦啦”响,几只小海鸟正趴在围巾上,睡得正香。

“我的围巾!”小桃跳下水,刚想把围巾拿回来,就被海鸟妈妈们围住了——海鸟们张开翅膀,对着她叫个不停,像是在“保护鸟巢”。小满赶紧用“控水术”凝出一道小水柱,轻轻把海鸟们赶走,小桃趁机把围巾从鸟巢上扯下来——可围巾已经被海鸟们啄出了几个小洞,边缘的贝壳也掉了好几颗,看起来惨兮兮的。

“我的围巾毁了……”小桃捧着围巾,眼泪掉了下来。沈清月走过来,摸了摸她的头:“别难过,我们可以把围巾修好,再加点‘海鸟元素’,说不定更漂亮。”

回到科研站,大家一起动手修围巾:林夏用针线把小洞缝好,还在缝补的地方绣了小海鸟的图案;小桃把掉了的贝壳找回来,重新缝上去,还加了几颗新的珍珠(是跨年时深海螃蟹送的);小满用“控水术”把围巾上的海水吸干,还在边缘喷了点“防鸟涂料”(上次给机械螃蟹喷的,海鸟不喜欢这个味道);沈清月则在围巾的角落,绣了个小小的“疤”字,代表疤疤的名字。

第二天,疤疤的“族长加冕礼”如期举行——小桃把修好的围巾给疤疤戴上,围巾上的小海鸟图案和珍珠闪闪发亮,比以前更漂亮了;疤疤戴着围巾,在海里游了一圈,小海豚们跟着它转,像是在“朝拜族长”;海鸟们也来了,落在甲板上,对着围巾叫了几声,像是在“道歉”。

小桃笑着说:“算了,不怪你们了,你们的宝宝很可爱,下次我织点小毛线给你们筑巢,别再偷我的围巾啦!”海鸟们像是听懂了,叫了两声,飞走了。

当晚,小桃把剩下的毛线织成了很多小毛线团,放在浅滩的礁石上,给海鸟们当“筑巢礼物”;疤疤戴着围巾,在科研站的附近海域游来游去,像是在“炫耀”它的新围巾;小满则在日记里写道:“海鸟虽然调皮,但也很可爱,这次的‘围巾失踪案’,让疤疤的围巾变得更特别了——原来麻烦也能变成惊喜。”

第683集:林夏的“科研纪录片拍摄记”与“水母群演罢演”

林夏的论文火了之后,上级部门让她拍一部“深海科研纪录片”,记录科研站的日常和深海生物研究,还要在纪录片里展示水母的发光密码——林夏一口答应,因为这刚好能把她的研究成果用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了拍纪录片,大家都成了“演员”:沈清月负责“解说”,穿着白大褂,站在潜水艇旁边,介绍科研站的历史;小桃负责“海豚互动”,抱着小海豚,展示人与海豚的友好相处;小满负责“异能展示”,用控水术表演“水上水母”和“水星星”;水母们则被定为“主角群演”,要在镜头前展示它们的发光密码。

拍摄第一天,一切都很顺利——沈清月的解说流畅自然,小桃和小海豚的互动温馨可爱,小满的异能表演惊艳,连机械螃蟹和小闹钟都很配合,在镜头前“巡逻”和“卖萌”。可轮到水母们拍摄时,意外发生了——“顶石子”突然不配合,本该展示“亮-暗-亮”的“我饿了”信号,结果它却发出了“亮-亮-亮”的“开心”信号,还在缸里转圈圈,根本不看镜头;“绿灯笼”更过分,直接躲在缸底,用触手挡住眼睛,连光都不发了;“小害羞”甚至用触手卷着一颗小石子,砸向摄像机镜头,差点把镜头砸坏。

“它们怎么回事?”林夏急得直跺脚,“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怎么集体罢演了?”小满凑过去,听了一会儿,笑着说:“‘顶石子’说‘镜头太亮,晃得我眼睛疼,而且我饿了,不给藻吃,就不表演’;‘绿灯笼’说‘昨天拍了一天,我累了,要睡觉,不想演了’;‘小害羞’说‘镜头对着我,我害怕,我要躲起来’。”

“原来它们是在提条件!”林夏又气又笑,赶紧去给水母们喂新鲜的藻,还给缸里加了点“快乐藻”(这次控制了剂量),让它们兴奋一点;小满则用“控水术”把摄像机的灯光调暗,还在缸边放了个小镜子,让水母们能看到自己的倒影,觉得“镜头不可怕”。

可水母们还是不配合——“顶石子”吃了藻,就趴在缸底睡觉,怎么叫都不醒;“绿灯笼”倒是醒了,可它只顾着追小鱼,根本不看镜头;“小害羞”依旧躲在缸底,连触手都不伸出来。林夏没办法,只好求助沈清月:“站长,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水母们配合拍摄吗?”

沈清月笑着说:“水母和人一样,也需要‘奖励’和‘乐趣’。你别让它们对着镜头表演,而是把镜头当成‘玩具’,让它们在镜头前自由活动,你抓拍就好——比如,小满用控水术陪它们玩,小桃给它们喂藻,它们开心了,自然会展示发光密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夏按照沈清月的方法做——小满用控水术把海水变成小石子,陪“顶石子”玩“顶石子游戏”;小桃用镊子夹着藻,逗“绿灯笼”追着吃;林夏则拿着摄像机,在旁边抓拍。果然,水母们开心起来,“顶石子”玩游戏时,发出“亮-卷-暗-卷”的“开心”信号;“绿灯笼”追藻时,发出“快-亮-快-亮”的“兴奋”信号;“小害羞”看到大家都很开心,也慢慢浮出来,发出“暗-亮-暗”的“好奇”信号,镜头里的画面生动又有趣。

拍摄的最后一天,林夏还加了个“彩蛋”——让机械螃蟹穿着毛衣,举着小闹钟,在水母缸旁边“巡逻”;小满穿着荧光披风,和水母们一起发光;沈清月和小桃坐在甲板上,看着海里的海豚群,聊着科研站的故事。林夏把这些画面都拍了下来,做成了纪录片的结尾。

纪录片播出后,反响特别好——很多人留言说“水母太可爱了,原来它们也有自己的情绪”“科研站的日常好欢乐,想去当实习生”“小满的控水术太厉害,像深海里的魔法”;上级部门还特意表扬了林夏,说这是“最生动有趣的科研纪录片”。

当晚,林夏给水母们喂了特制的“庆功藻”,小满用控水术在缸里做了“水上烟花”,小桃抱着小海豚,在甲板上唱歌庆祝;林夏则在日记里写道:“拍纪录片教会我,科研不是枯燥的实验,而是和生物们做朋友,理解它们的情绪,才能拍出最真实、最有趣的画面——还有,永远别想指挥水母,它们才是深海里的‘主角’。”

第684集:沈站长的“潜水艇改造计划”与“会发光的彩虹潜水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