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远征启程

江季黎的决断如同投入静水中的巨石,在“玄武”基地内激起了层层波澜,也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效率。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基地如同一台极限运转的战争机器,每一个齿轮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西北远征——而疯狂转动。

沈鸿的技术团队昼夜不休,结合旧时代残缺的卫星影像和有限的侦察报告,拼凑出了一份关于第七生物研究所遗址及其周边区域的初步环境评估。

报告显示,该区域电磁干扰极强,地形复杂,遍布着旧时代战争和“灾变”留下的双重废墟,并且存在多处异常的能量读数点,疑似“熔炉”设立的哨站或能量中继器。

同时,他们对“信使”认证协议的研究依旧举步维艰,那种基于“血脉”或“精神烙印”的验证方式超出了当前的技术解析范畴,但他们成功制造了几个小型的、基于“信使”能量特征的便携式探测器和简易谐振干扰器(针对“熔炉”单位),这将是远征队重要的辅助工具。

陆岩的选拔和装备工作则更加直接和残酷。

他从基地卫队和侦察兵中筛选出八名最精锐的战士,加上他自己、赵小玥、林默,以及一名精通机械维修和电子对抗的技术兵,组成了一支十二人的远征小队。

小队成员每个人都配备了基地最精良的单兵装备,包括加装了谐振干扰模块的武器、高强度防护服、极限环境生存包以及足够支撑两周的高能口粮和饮水净化设备。

两辆经过沈鸿团队紧急改装、加强了越野能力和防御性的全地形装甲突击车,将成为他们代步和移动堡垒。

苏婉清的医疗准备则细致入微。

她准备了应对辐射病、基因污染、精神侵蚀、常规创伤乃至未知毒素的多种药剂和医疗器械,打包成几个轻便但功能齐全的医疗箱。

她还特意为林默调配了强效的精神稳定剂和营养补充剂,并反复叮嘱随队技术兵(也接受了基础医疗培训)相关注意事项。

林默在这两天里成为了重点保护对象。

他被强制要求休息,尽可能恢复精神。

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反复记忆沈鸿提取出的“信使”能量特征和那段残缺的坐标信息,尝试在脑海中构建联系,为可能到来的再次接触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