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梗帝之看台也是修罗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键盘侠”,现实里可能唯唯诺诺,网络上重拳出击。分析战术?不会。理性讨论?不行。但扣帽子、人身攻击、挖黑历史,那是一套一套的。球员社交账号下面,经常惨不忍睹。踢得好夸上天,踢不好骂退役。这心态,像极了游戏里顺风狂吹自己,逆风疯狂点投降并怒斥队友的“秒投怪”。

更可怕的是“云指导”。看了几场球,玩了几年FM(足球经理游戏),就觉得自己比职业教练还懂球。“为什么不早上XXX?”“这战术被克死了看不见吗?”“换人名额留着过年?”仿佛自己手持遥控器,就能带领球队横扫亚洲。结果呢,可能自己小区业余联赛都踢不明白。这叫“嘴强王者”,理论一套套,实操菜如狗。

【第四章:梗文化的一体两面:从“哈哈怪”到“地狱嗨”】

当然,球迷文化不全是负面。梗,才是连接大众的真正桥梁,但用不好,就成了一把双刃剑。

健康的梗,无伤大雅,甚至能增进感情,自嘲解压。 比如山东泰山球迷的“鲁能牌挖掘机,哪家强?(自嘲球队管理层)”; 广州队(如果还在)球迷的“恒大未赢够”(曾经的辉煌,现在的唏嘘); 上海申花球迷的“申花是冠军”(不管成绩咋样,口号先喊起来); 北京国安球迷的“跟丫死磕”(精神永存,但方式有待商榷); 还有针对球员的:“保护性接应”(于大宝梗)、“唐诗射日”(调侃球员射门打飞机)、“航母掉头”(调侃马奎尔,中超也可借用形容转身慢的中卫)……

这些梗,大家哈哈一乐,当事人有时也无奈一笑,甚至主动玩起来,气氛其乐融融。这叫“哈哈怪”体质,是社区的润滑剂。

但还有一些梗,就带着恶臭,俗称“地狱嗨”。 比如截图里提到的,用地震灾难嘲讽对方球迷; 比如给人起极度侮辱性的外号,涉及家人、生理缺陷; 比如制作恶搞视频,P遗照、灵堂图…… 这种已经超出了玩笑的范畴,是纯粹的恶毒和坏。这就像在游戏里,不仅嘲讽对手,还人肉对方信息,进行现实骚扰,这种行为在任何平台都是永久封禁+法律伺候的。搞这种“地狱嗨”的人,根本不是球迷,是足球流氓,是网络蛆虫。

【第五章:学习一下?隔壁服务器的优秀模因】

截图里也提到了,国外有应对办法。 英超的“反歧视即时响应机制”,就像游戏里的“实时检测举报系统”,发现违规,立刻处理,禁赛、罚款、禁止入场套餐送上,效率极高。 J联赛的“球迷文化认证体系”,好比“信誉积分系统”和“健康游戏大使评选”,引导球迷组织自我规范,争当模范,不好的行为会被扣分甚至取消资格。

咱们这呢?有时候管理就像掉线的服务器,投诉石沉大海,处罚不痛不痒。偶尔严打一次,像一阵风,过去就拉倒。球迷组织自身也良莠不齐,有的真正热爱足球,组织有序,助威文明;有的则被少数极端分子绑架,成了“祖安分队”(比喻喷人多的团队)。

【第六章:构建健康电竞...啊不,足球文化】

中国足球需要的球迷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它应该像一款优秀的团队竞技游戏环境:

1. 目标一致: 都是为了支持球队,享受足球快乐。就像游戏是为了推塔/占点/获胜,而不是为了喷人。

2. 尊重对手: 可以激烈竞争,可以战术针对,但不下作,不人身攻击。赛后还能打个“GG”(Good Game,夸赞对方打得好)。

3. 团结队友: 支持主队,鼓励球员,即使失误也尽量包容(当然,持续下饭该批评批评),而不是内讧、分锅、压力队友。就像游戏里逆风了,应该是“稳住,我们能赢”,而不是“15投了”(游戏术语,指15分钟就发起投降)。

4. 遵守规则: 服从裁判(即使有误判),遵守赛场和网络秩序。不搞线下PVP,不搞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