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存在感的通货紧缩

熵增监狱的恐怖,远非“度日如年”所能概括。当外在的时间感已被拉伸至崩断,当具体的记忆画面都被磨成齑粉,刑罚便向着更深的层面侵蚀——它开始瓦解构成“叶川”这个存在的基本感知单位。

在听觉维度,产生了复利结算与存在感的“钉账”的双重挤压。

取代了之前的心跳倍音,一种更抽象、更令人胆寒的声音成为了牢笼内的主宰:

利息结算音 = 逻辑断裂的脆响 × 认知基数的倒数

那是一种细微却无法忽视的碎裂声,仿佛冰层下岩石的崩解,又似概念本身在承受不住压力时发出的呻吟。

这声音不依赖于任何物理规律,直接响彻于叶川的意识核心里。每一次脆响,都并非时间的标记,而是一次对他“存在感”的重新估值和残酷“钉账”。

我们可以理解为存在感的通货紧缩。

这里的“记忆复利”,并非指记忆内容产生利息,而是 “拥有记忆”这一行为本身所代表的存在感,在以复利形式飞速贬值。

利息额 I = ∫(S? / S_t)2 dP

S?(初始存在感):代表叶川被关入牢笼前,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存在浓度”。

S_t(当前存在感):在无限孤寂的冲刷下,他的自我认知不断被稀释,“存在”的感觉越来越淡薄。

(S? / S_t)2:这个比值衡量的是存在感的稀释程度,取平方意味着贬值速度在不断加快。他越是感到自我虚无,这种虚无本身就会加速制造出更多的“虚无利息”。

∫ dP:积分对象是“感知瞬间”(Perceptual Moment)。每一个试图确认“我思故我在”的短暂瞬间,都在为这恐怖的复利积累基数。

简单来说,叶川每意识到自己正在变得虚无一分,这种“意识到虚无”的行为,就会让他堕入更深的虚无。 这是一种针对存在本身的负向循环,是比孤独感更本质的消亡。

支付方式,变成了晶化子宫的“概念性增生”

这庞大的、由存在感贬值产生的“虚无利息”,其支付方式更为诡异。它不再仅仅是能量的转移,而是规则层面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