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跨国名单上的笔迹
国际刑警的协查通报发出去的第七天,伦敦警方传来消息:名单上标注的“伦敦接头人”在公寓里自杀了,现场发现了与“固化试剂”成分一致的残留物,以及一张飞往江城的机票,日期就在三天后。
“自杀?我看是被灭口。”林宇将通报复印件拍在桌上,指尖划过“伦敦”两个字,“他们在怕什么?怕我们顺着名单查下去?”
陈峰正对着放大镜研究那份名单,忽然指着“周明”的签名:“你看这笔迹,和我们在周明远书房找到的笔记完全一致,但这个‘明’字的最后一笔,有个极细微的弯钩,像是在模仿某种笔迹。”
他调出刘芳日记的扫描件,对比后瞳孔骤缩:“和刘芳的笔迹几乎一样!周明远在刻意模仿她!”
林宇的心猛地一沉。周明远是“灵踪”试剂的分销者,却模仿刘芳的笔迹签名,这绝不是巧合。“查周明远和刘芳的关系,十年前他们是不是有过交集。”
调查结果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周明远的妹妹周慧,十年前曾是生物研究所的实习生,和刘芳在同一个实验室。更惊人的是,周慧在13年实验事故中失踪,至今杳无音讯。
“周明远不是为了钱,”林宇盯着周慧的照片,她笑起来时眼角有颗和刘芳一样的痣,“他是为了找妹妹,才被迫替陈立东做事,模仿刘芳的笔迹,或许是想从她那里套出周慧的下落。”
这时,技术科的老张抱着一台笔记本冲进来,屏幕上是伦敦警方传来的现场照片:“看这个!死者手里攥着的纸条,上面有个地址,翻译过来是江城的‘旧书巷’!”
旧书巷在江城老城区,是条不足百米的窄巷,两侧摆满了泛黄的旧书,空气里常年飘着油墨和霉味。林宇和陈峰找到纸条上的地址时,发现那是一家挂着“知味书屋”招牌的小店,门帘上绣着褪色的兰花,和刘芳照片里的图案一模一样。
推开门,铜铃“叮铃”作响,一个戴老花镜的老头从书堆里探出头,手里捏着一本线装书:“找什么?”
“我们找周慧。”林宇盯着他书架上的书,第三排全是生物研究类的旧书,扉页上都盖着同一个印章——“市生物研究所图书室”。
老头的手抖了一下,老花镜滑到鼻尖:“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