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诗社定名,黛玉微酸

“对对对,你也快想个别号吧。”

史湘云这时也明白过来,才也笑着改口道:

“正是正是,我们不过玩闹,若有姐夫参与,别人就没法做了!”

冯一博本也不能将前面两人一直晾着,顺势笑道:

“那我就先去前面招待两个舅哥,你们继续,若缺什么只管找你们宝姐姐。”

“不缺不缺。”

“已经极好了。”

众人纷纷都说招待极好,不缺什么。

这时宝钗见冯一博要走,笑着又道:

“爷既然来了,不如给香菱想个别号再走。”

这事倒不费事,冯一博便笑着问道:

“你们都是什么别号,说来听听,免得相互冲撞了去。”

众人纷纷报上别号,有不爱说话的,也有人代为说了。

冯一博逐一夸赞一番,才道:

“香菱不过是我后取的,她本名英莲,不如就以此为号,叫英莲真人如何?”

香菱本不记得自己真名,还是冯一博告诉她的。

其实冯一博一直有打听她亲生父母所在。

只是葫芦庙早就不在,甄士隐也四处漂泊。

怕现在也只有贾雨村知晓香菱母亲在哪。

但贾雨村明明见过香菱,却一直没提起此事。

显然是不想让人知他前事。

他不想主动示人,冯一博自也不好问起。

免得说不清自己如何知道他的旧事。

当然,冯一博心中多少也有些小心思。

那就是有点不想香菱在过门之前,就认亲回家。

不然他就落个空头名声。

再想留住香菱,就需父母同意。

毕竟清白人家,有几个愿意让女儿给人做妾的?

当然,冯一博一直没有放弃找她的父母。

还将她的真名告诉香菱,推说是人贩子提过一嘴。

现在冯一博为她取号,便将真名作号。

这个“英莲真人”倒也恰如其分。

见香菱满意,冯一博便要回前面。

“等等!”

冯一博才一拱手,又被人叫住。

只见黛玉上前几步,面上有些羞涩的道:

“既是冯家哥哥提议起社,又不做掌坛,不如留个社名再走吧。”

这时宝玉插嘴道:

“既然院中梅花盛开,不如就叫寒梅社,也算应了时令。”

冯一博本来无所谓,但见宝玉抢话,便笑着道:

“诗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还有‘梅花香自苦寒来’,可见寒梅虽好,却带一丝愁苦。”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这两句都是赞颂梅花能吃苦的,在场众人都没吃过什么苦,自觉与寒梅社的含义不搭配。

尤其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全句为: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玉虽然有些才干,却也不喜读书。

这里的读书,自然说的是四书五经一类的正经书。

若是闲书宝玉读得最欢。

这话一出,宝玉顿时有些讪讪,不好再随便搭茬。

只见冯一博沉吟半晌,想便笑着道:

“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现在正好是冬季。”

这句话是《千字文中的话,诸人自然耳熟能详。

“你们起社作诗,也是学识积累的过程,就如农人收获之后,将过冬物资贮存起来。”

冯一博也是联想到自己的近况,算是有感而发。

冬藏除了贮藏过冬物资的意思,也指鸟兽在冬季蛰伏。

他现在不就如蛇熊冬眠?

只待春暖花开时,就会勐然出洞。

给与敌人致命一击!

黛玉结合时令,顿时脱口道:

“‘冬藏社’?”

冯一博含笑点头。

“这个好啊!”

“多谢姐夫勉励!我们一定勤于积累,不负社名。”

见众人叽叽喳喳,但再无人反对。

冯一博才笑着告辞离开。

众人目送他离开,又热闹起来。

尤家姐妹见香菱都有了别号,真是一脸的羡慕。

可惜她们虽也识得几个字,却远达不到作诗的水准。

明显参与不进这样的活动。

李纨看到她们两个神色,便想着帮师弟周全一二。

知她们不善此道,便说道:

“你们两个也起个别号吧,帮我们誊录监场可好?”

作诗不行,誊录监场还是没问题的。

听闻也能参与,尤二姐当即点头答应,更是报以感激道:

“能沾染些文华之气,求之不得,大姑奶奶尽管吩咐,我们就算端茶倒水也行。”

她最需要别人认可,话里话外将自己放得极低。

倒显得有些可怜兮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