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这马正不正经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327 字 2024-03-05

总旗官笑道:“百户若是喜爱,属下入城之后便将那些马买下来。”

锦衣卫想要的东西,需要花钱买吗。

尤其是,这个东西并不在明人手上。

答案是明显的。

说买,也不过是为了好听一些。

张辉笑了笑,摇头道:“入城找好地方安顿下来,往后这段日子,还需小心行事,不可招惹太原城注意。”

总旗官点点头:“是否要与晋王府联系一下。有晋王府暗中支应,我等在太原城中也方便行事。”

张辉想了想,开口道:“殿下的教令,要晋王与凉国公北上坐镇大同。白莲教能将手插进中都皇城,难保晋王府里没有耳目,还是不要联系。”

总旗官目光阴沉下来。

虽说现在都清楚白莲教已经和晋商串联勾结起来,要行不轨之事。

但对方终究是在暗处,谁也不清楚太原城里到底有哪些人是白莲教发展的下线。

而太原城作为晋商的心腹之地,城中的关系也定然早就是盘根错节。

“该行文回应天,加派人手来山西道的。”

总旗官声音低沉的说着。

眼下在山西道,除了他们也只有那些摆在明面上的锦衣卫百户所。

这些人自然是会被山西道的人给盯的死死的,不能莽撞动用。

而除了他们这些人,根本就应付不了山西道如今的局面。

张辉沉下眼睑,半响后方才开口:“呈奏太孙行在。”

总旗官点头:“属下明白了。”

这时候,一行人已经是到了太原城下。

众人纷纷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假凭证,交由城门下的官兵核验,随后便安然无事的进了太原城。

太原城在短时间里,一下子涌入了数方各怀心思的势力。

只是又因为种种原因,那保持着低调和冷静。

这让已入初冬的太原城,并没有显得太过混乱,仅仅是因为年关将至,倒是让街面上多了些节日的气氛。

城中西北角。

与晋王府只隔着几条街的一大片宅院,明晃晃的透露着豪奢,却无人敢于指摘。

城中山西道三司衙门、太原府衙门、县衙,及各司衙门分布各处,对于这西北角的宅院,倒是有很多不可明言的关联。

因着城西北是高门,离着稍近一些的街道,也就成了江湖人云集的地方。

念着能被高门相中,多得些钱钞,好与回家过年。

唱大鼓书的、唱竹板书的、卖梳篦的、卖刀剪的、卖药的、算卦的、相面的,一条街上热热闹闹,引得太原城里的人络绎不绝。

离着街口,有一摊位,摆着几张茶桌,烧着茶末,便有一说书的笼络着不太多得几位客人。

说书先生说的都是些诸如《隋唐传》《三国志》这等大众的本子,百姓们听得多了,也就没甚好奇。

待得说完一篇,先生拢共也就得了几文碎钱,够不着一日的花销,却是没了继续往下说的念头。

倒是往边上一坐,自与茶摊沏了茶,喝着茶往嘴里抹着油豆子,眼神则是往那街口对面的高门看过去。

“入了太原城三五日,却是赚不得几两碎银子,这年大抵回不到家了。”

张辉因久在诏狱,脸色显得有些苍白,此刻穿着说书先生的长衫,倒是让人看不出端倪。

茶摊主在一旁兜着手,望着街上络绎不绝的人,却是没几人来饮茶的。

空闲的紧,也就瞅了这边说书先生一眼。

随后茶摊主脸上露出几分嘲讽:“你得会试活儿,那《隋唐传》《三国志》谁没听过,说的人也多,你能说的过?”

张辉看了过去,瞪着眼:“我说不得好,你这茶摊也烧的不好。”

茶摊主便回道:“我是闲来无事,家里七个儿耕地,多不得我,也少不得我。烧烧水冲冲茶,一天十几二十个板板,也够着。”

张辉不再说话,若不是自己应了这老汉每日说书一半归他,自己倒是没个藏匿身份的地方。

茶摊主见张辉总是往那李家高门看,便愈发嘲讽道:“你还是得会说,长的使那《盗马金枪传》,短的说那《包公案》,这等说好了,才能去人李家说上三两月,到了年底总是能挣上几十两银子回家过年。这李家,少不得你这点碎银子。懂什么叫碎银子吗?人家几十几百两,都是叫碎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