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拿布巾擦了擦脖子:“去了府学可要好好努力学习啊,当年我只差了两名没考上府学,无奈回泗水县念了县学,你可知这两名,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徐渊乖乖的坐在一旁听三爷爷讲以前的事。
“当年跟我同窗的一个秀才考进了府学,后来还考上了举人。天盛七年去青州一带补缺做了知县老爷,而我碌碌终生再也没能进一步。”老爷子叹了口气,满脸都是遗憾。
“三爷爷您放心,去了府学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实在不易,自己更不能懈怠。
“去了府学多学多问,千万别觉得跟夫子请教问题不好意思,夫子们可都是有大学问的人!你能学到十之一二便是本事。”
“嗯!”
*
天蒙蒙亮,刘家一家人坐着牛车朝府学走去。
冀州府学在整个北方都非常有名,除了有名师,更因为它有超高的中举率,几乎每年都会有考中举人的学子。
徐渊坐在车上越走越紧张,随着牛车一拐,终于见到府学的大门口。
冀州府学建立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乾朝。三百年间从这里走出了太多名人。有朝廷栋梁,文人骚客,还有名留青史的学者大儒。
古香古色的门庭上挂着一副巨匾,上面用烫金写着冀州学府四个大字,左侧题字:学而不厌,右侧是:诲人不倦。
这里是多少人终其一生都不能迈入的门槛!
徐渊仰头望着它心中心潮澎湃,忍不住热泪盈眶,张秀才同他一样也是哽咽的泣不成声。
两人正激动着,刘翠花抱着小丫指着旁边的石像问:“这老头是谁?脑门怎么这么大?”
徐渊哭笑不得:“婶,那是孔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