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昨日温留长从宴上回来,却说起太子似乎对温亭晚不一样了,她还将信将疑。但听温亭晚亲口承认侍寝的事,她的心才算落下了一些,既能得太子宠爱,温亭晚的日子便不会太难过。

毕竟是女儿的闺中事,林氏也不好接着问,转而道:“你可还记得义阳老家你的大伯母和亭若妹妹?”

温亭晚不解林氏为何突然提起这个。

她父亲因来京城做宫,已有十数年不曾回过义阳了。不过义阳那位大伯母,温亭晚还是有印象的。大伯父去得早,只留下了一对妻女,因大伯父生前对她父亲极好,这些年来,她父亲对寡嫂和侄女也是诸多照拂。

温亭晚隐约记得,十岁时,大伯母带着小她两岁的堂妹温亭若来京城过年,大伯母那副见钱眼开的谄媚姿态以及对下人的刻薄,还有温亭若偷着拿走她一副玉镯的事她印象很深,总之并没有什么好感。

“自然记得,母亲说这个干什么?”

“你亭若妹妹已经及笄,到了许人家的时候。可你大伯母相了许久,都没在义阳寻找个合适的,又不想委屈你亭若妹妹嫁个寻常人家,便托你父亲为她在京中相看。你这一趟回家也是巧,快的话,她们明日就该到了。”

林氏怕温亭晚还记得那副玉镯的事,不待见她们,劝道:“你妹妹那时还小,未免有不懂事的时候,这么些年过去,长成大姑娘了,想必也稳重成熟许多,你莫再跟她计较。”

温亭晚摇摇头:“不会的,母亲放心,之前的不愉快我早忘了。”

林氏欣慰地拍拍她的手。其实,林氏也不喜她那位爱慕虚荣的妯娌,可那时温家家贫,温留长之所以能安心读书考科举,全靠着当时她大伯父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地给人做工,才至于损了身子,后来年纪轻轻便没了。

这份大恩他们总得记着。

母女俩又说了些掏心窝子的话,温亭晚听闻林氏明日准备去静安寺,便缠着林氏要一同去。林氏答应下,便嘱咐她早些休息,离开了。

温亭晚对着铜镜,撩开披散在肩头的青丝,看了看林氏方才盯了许久的后颈。

净白如瓷的皮肤上,有几处突兀的红点,她伸手摸了一下,不痛不痒。

今晨习语为她梳妆时,也说起了此事。倒也奇怪,昨日床帐明明掩得好好的,她这是教什么虫子给咬了。

翌日清晨天色未亮,温亭晚便同林氏一起去了京郊的静安寺上香祈愿。

上完香,林氏约了圆悟大师讲经,温亭晚便同习语两人在寺中逛了起来。

静安寺香火不断,除却是先帝亲封的皇家御寺外,寺中还有一棵三百年的古柏树,许愿尤其灵验。

温亭晚在寺中弯弯绕绕,终于在半山腰上,寻到了这棵古柏树。柏树树干粗壮,三人尚且环抱不过来,树叶苍翠茂密,无数红绸缀于枝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