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秦汉则是骆成淦的密友,也是杨吴一系中另外一名踏入小天位的强者。
秦汉本是淮南大将秦裴幼子,杨溥长兄杨渥之幼年好友。
杨渥继位为吴王后,被张灏、徐温所杀,秦汉时为东院马军统领,虽劝杨渥但无用,后杨渥被杀,秦汉逃离吴国,潜逃到平卢。
其改名易姓,凭借一身武道实力和领军本身,一直做到平卢军右厢军厢都指挥副使。
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职位了,平卢军左右两厢军五万人中,除开左右厢都指挥使外,也就只有左厢都指挥副使略高于他。
但因为他的来历不明,虽然已经是小天位强者,但始终无法再升迁,最终他只能辞官离开。
三年前秦汉才回到庐州,隐于明教院中潜修,现在也不过四十出头,正是当打之际。
骆成淦幼年时便是因为跟随秦汉修习武道而勤于武事,后秦汉离开,骆成淦也自行悟道。
秦汉归来,骆成淦也曾询问秦汉有无意愿为杨溥效力,但被秦汉拒绝,杨溥得知后也曾亲自到明教院敦请,但都被秦汉拒绝。
此次骆成淦对邀请秦汉出山并无把握,没想到秦汉却是欣然应允,也让骆成淦惊讶莫名。
骆成淦问秦汉为何此次答应如此爽快,秦汉的回答颇具玄机,只是一句诗,河朔平卢皆待变,静候王者踏幽燕。
……
“很好,蒙充,杨恒,你们俩此次立了大功,说说吧,有什么想法,向某提出来,只要某能应允,皆可。”
江烽非常高兴。
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严序、秦汉等人来投这么简单。
这几人的投效,也就意味着杨氏一族极其背后的庐州士绅体系随着杨溥政权的覆灭开始分崩瓦解,而庐州士绅也开始清醒的意识到需要丢掉其他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与自己这个庐州的实际掌握者开始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