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子里吃完了螃蟹宴,众人正在贾母的上房屋里说笑。这时就见平儿带着一个头发花白,一身褐色棉布衣裙的老人家走了进来。
可卿兴致勃勃的看着这个虽然贫苦却又充满智慧的农村老太太,一开口就得了老太太还有满屋子姑娘奶奶的欢心。然后就听她讲各种新鲜故事。
待晚上回家后,她还跟尤氏感慨了两句,“这位刘姥姥果然是个了不起的人,为了女儿女婿竟然愿意来这高门大户给人赔笑逗趣。最难得的还是她知恩图报,真是个有情有义的老人家。”
尤氏赞同道:“也确实难为她那一大把年纪,不是说比老太太还要年长几岁吗。你既这么怜惜她,就等她走的时候帮扶老人家一把。叫她今后生活也宽裕些。”
看可卿还真的要马上回去给刘姥姥收拾东西,尤氏又拦住她道:“你这听风就是雨的毛病多早晚才能改啊。那刘姥姥在老太太跟前奉承两天,那边府里从上到下谁也不会叫她空着手走。要我说,不如你悄悄拿些银子叫凤丫头代你转交给她。那样不但老人家得了实惠,你也不引人注意。”
可卿点头道:“那书里头写了,刘姥姥这次走的时候,二太太给了一百两银子。王熙凤倒是给了不少的东西还有八两银子。老太太也给了衣裳、药方还有几个荷包。那您说咱们给多少合适啊。”
尤氏寻思了一会儿说道:“难得一个知恩图报的老人家,咱们还是多帮扶些。明面上不如就给她五十两银子,你再在那匣子里加一张银票也使得的。万一将来咱们家也不能幸免,也算是结下一份善缘。”
可卿果然拿了个钱匣子装了十枚五两的银锭子,又在匣子底下铺着的那层绸布下压了一张二百两的银票。尤氏虽然觉得二百两银票给的有点多,但是想到儿媳妇一向心善,还有刘姥姥为人也着实叫人可敬可爱。心里就当这是给家里准备的退路了,于是就没有多言语。
叫人把银子交给了王熙凤,可卿终于也安生了下来。之后几天也没再吵着要过去凑热闹。尤氏知道她不愿意过去给人家当小辈儿,所以也不管她。每天婆媳俩只带着晨哥儿和曦姐儿到刚修好的花园子去玩耍。
没过两天,才送走了那个刘姥姥,西府里又来人说老太太请。婆媳两个收拾好了过去,才知道是老太太想叫众人凑份子,给王熙凤过生日。这事谁也不会扫老太太的兴致,都跟着说愿意凑份子。果然哄的贾母十分高兴。
尤氏也依然领了给凤姐儿操办生日宴的差事。她拿了银子,叫贾蓉到外头找了一个名头正盛的戏班子,又在比较有名的会宾楼叫了新鲜的席面。倒是给王熙凤这个生日办的热热闹闹的。
可卿是一直在那等着想看王熙凤抓奸那一出戏,结果一直到酒戏散了也没听说这事。她不禁心里纳闷,难道是因为那个贾琏知道自己前途堪忧,所以人变的长进了不成?结果后来从下人嘴里听说了才知道,他哪里是长进了,他不过是想着一双儿女都在家,没把那姘头带回来而已。
可卿听了简直目瞪口呆,不知道该骂贾琏贪花好色屡教不改好,还是该夸他好歹知道顾念儿子好。
转念又想到贾琏都已经知道了将来的隐患,还是在外头这么胡来。那作为贾琏侄子、贾珍亲儿子的贾蓉,是不是在外头也不老实。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贾蓉就接到了自家妻子全方位的关心。从要出门时,必要问清楚去哪、见谁、干什么、待多长时间。到回家后的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要检查一遍。尤其是身上有没有沾上什么味道,还有汗巾、帕子、荷包、玉佩都要一一检查清楚。是一点儿也不能多一件也不能少的。
甚至有一回贾蓉在外头吃酒,随手把身上的荷包赏了人,回来都被盘问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