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浮尸满谷 血流成川

同为武川豪强,贺拔家和宇文家一直有姻亲关系,这种关系已经维持了两三代,这一代,宇文泰二哥宇文连娶了贺拔岳族妹,因此两人关系不错。

将东方白引入中军军阵后,破六韩常便匆匆离开了。

东方白挤进贺拔岳和宇文泰之间的空隙,打个招呼,二人见到旧友,也很欣喜。

重要的是,多日的谋划即将有结果了。

卫可孤摆这么大的阵仗,当然是誓师出征了,东方白本以为他会歌功颂德,称赞破六韩拔陵英明神武,历数“七大恨”,不想他登上点将台之后却是不发一言。

只是由破六韩常代为宣读了一段言简意赅却又极为振奋士气的檄文:“元氏无道,背弃六镇子弟!如今真王殿下欲代天讨伐元氏!虎将何在?雄兵何在?”

兵丁们大都斗大的字儿识不了一箩筐,自然不能用太多文绉绉的话,东方白觉得卫可孤的处理简单而有效,深表赞同。

说实话,这段当俘虏的时光中,东方白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行军规划、扎营、屯粮等等,这些东西可一点都不比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简单,若不是将门世家出身,光学这些就得费一番苦工。

别看这是些杂七杂八的活计,但这是为将者的基本功,一点都不能省。

“末将在!”将台下,王也不卢等将领齐声呼喝,旋即三军一同高呼:“愿效死命!”

东方白不知他们平日里如何操演,此刻只见步卒高举长枪,骑卒座下马儿一同嘶鸣人立而起,整整两三万人齐呼,气势极为壮观。

宇文泰也是看看得心惊肉跳,三万军士便有这等威势,若是十数万人绞杀在一起,又是何等景象?

三人对视一眼,相顾无言。

如今的黑獭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创造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

卫可孤是个做事利索的人,誓师之后即领三军出发了,大车小车、大包小包像极了运输大队,甲胄、旗鼓以及一些重兵器都是放在辎重车上,人推马拉。

好在大营离白道径北口不远,天色稍晚些的时候,大军抵达了北口,加上原本驻守的士卒,总兵力达到三万。

步骑比例五比一,骑兵主要是充当耳目,以及在行军卫左右翼,到了白道径这种地势险峻的谷道中,骑兵已经没用了,真正作战还得靠双方步卒。

战端即将开启,卫可孤稳坐钓鱼台,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可他的的确确不是勇战派,而是谋战派。

十数日前,魏军一改往日战法,主动出击,这时候他便预料到了魏军换将了,果不其然,之后隐藏在朔州的细作传来了新任守将的信息——崔暹,志大才疏,好大喜功……

总之,一个褒义词都没有。

对上这么一个废物东西,卫可孤当然没啥压力,连屡立战功的李叔仁都败在了他的手下,他自然不会在乎这么一个不成器的玩意儿。

要问废柴崔暹为什么能混上白道守将?

嗨,还不是洛阳诸公干的好事。

且说,李崇上任之后,一直忙着布防,没有做出过主动进攻的举动,这和当初元彧的举动如出一辙。

实际上,此时此刻无论魏军主将是谁,都不得不采取以守为攻、以逸待劳的方略应对破六韩拔陵。

但是,崔暹却有不同意见,他绕过李崇向朝廷上疏“贼势不大,李崇畏敌如虎、巡峻不前……”。

说是上疏,实际上也是弹劾。

小皇帝、元氏诸王闻奏怒不可遏,不加分辨,当即下令太尉掾元天穆持天子剑都督李崇出师,并任命上书请战的崔暹统领白道径两万守军。

元诩之所以想要速战速决,倒不是他喜欢微操,实在是局势恶化的太快了。

数日之前,柔然人于菩提、匈奴人呼延雄收捕凉州刺史宋颖,拥兵数千,响应莫折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