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迎并不急着要他答应,起身如兄长一般轻抚他的发,“本殿会给你时间考虑,你若是想清楚了……”
“我愿意。”
答应得如此轻松反倒让李知迎有些惊讶。
陈景屿抬起头,清俊还带点稚气的脸渴求地看着李知迎,又带点不确定,“三殿下,你真的,能为我的母亲立碑吗?”
李知迎笑了,他一笑,有如清风拂面,“本殿从不说假话。”
事实证明,李知迎果真言出必行。
不出三日,陈景屿生母的牌位便立在了陈家祠堂,陈家子孙后代会世世供奉。
陈景屿热泪盈眶,在祠堂上重重给生母的牌位磕头,从那以后,便死心塌地跟随了李知迎。
起初三年,陈景屿并不多见李知迎。
他被秘密安排在一个阁楼,与李知迎挑选的其余子弟放在一起,识文习武,为李知迎的鸿鹄大业做踏脚石。
陈景屿性格沉静,有常人所没有的忍耐之心,最是适合细作一职,李知迎请来的夫子教他如何察言观色,如何套*话术,如何将重要信息以不同寻常的方式传递出去,也教他忠心为主,到最后关头如何自尽最为快准狠。
在阁楼里,约莫百人,有街上寻来的乞儿,有重金买来的孩童,也有天赋异禀的少年,但官家子弟,唯陈景屿一个。
三年时光,百来人,只余下最得器重的二十人,陈景屿便在其中。
很久以后,陈景屿才知晓,笑起来俊逸风流的三皇子杀人时也是笑着的——那些未过关的孩童少年,通通被葬在了阁楼后山,也将李知迎暗中栽培拥护者的秘密一并埋在了黄土中。
十七岁时,陈景屿出师,是李知迎亲自来接的他。
那日下了蒙蒙细雨,打在阁楼中,烟雨朦胧如同江南画卷,李知迎一身墨色劲装立于青竹之中,身后的油纸伞挡不住随风而行的细雨,陈景屿能瞧见他被雨水打湿的发梢,就像是雨后生的新芽,种在了陈景屿的心里。
李知迎笑起时,原显得有些邪气的丹凤眼便柔和许多,他轻轻向陈景屿招手。
隔着水雾,陈景屿神游般站定在李知迎面前。
李知迎如同三年前一般用温热的大掌抚摸他湿漉漉的发,叹息道,“你受苦了。”
三年受尽的委屈随着这一句瓦解。
此后再三年,陈景屿将在阁楼所学用至极致——他潜入青楼,抓到知府贪污的把柄,让;日日出入酒肆,亲眼见京兆尹强抢民女;与沉迷听戏御史台交好,揪出他暗中贩盐的证据……
而这些人,最后全为李知迎所用。
他为李知迎做这么多,不过为了一个肯定的眼神和一个抚摸。
陈景屿从小得到的太少,以至于对他有一点好,他便掏心掏肺地付出。
即使知道李知迎是在利用他,那又如何,人活着,不过为了有用处,与其像从前一般浑浑噩噩在陈府过日子,不如将自己的生命贡献出去,更何况,他为之卖命的,很有可能是南朝未来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