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08年之后,才渐渐不行,甚至收获了了“亚洲金融中心废墟”的称号。
97亚洲金融危机,没有内地的积极救市,拿出储备金,做空的华尔街基金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败退下去。
而且回归后,燕京不干涉港岛,不拿港岛的一份税收。
比英国殖民时期,好上不知道多少。
英国可是每年都要从港岛搜刮一大笔的。
可能有人会疑惑,那为什么后面港岛经济渐渐不行了。
无他,就三个原因。
英国埋雷。
港岛末代总督在政治经济法律多个层面,给港岛埋下了众多的雷。
第二就是李家城四大家族推动的超级地租经济。
生活成本,创业成本,工作成本都极大。
港岛的经济活力死死绑定在地产和金融上,没有任何活力。
科技暴死,制造业空心化。
这样的一座城市,何谈未来。
深圳都因为地价逐步升高,广东的一些创业者都跑到了杭州。
更何况是港岛比之深圳还要恐怖的地价。
要知道大疆创始人可是在港岛读的大学,学的电子工程。
可人家创业却跑到了深圳。
所以,港岛从来就不缺少人才。
缺的是新兴企业生存的土壤。
毫无疑问,这块土壤已经被李家诚为首的港岛家族给污染殆尽了。
当然,在邵维鼎看来。
前面两个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为重要的是,内地崛起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港岛完全没有自己的定位。
在这个过程中,甚至缺失了。
在七八十年代,港岛还能作为内地唯一的窗口。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到了八九十年代,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的飞速发展。
港岛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
而步入新世纪,港岛非但没有主动加入到祖国的崛起步调当中。
甚至在故意的拉开距离。
你都不愿意坐上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东风,又怎么可能吃得上时代发展的红利。
自然而然,港岛就不可避免的迎来衰落。
前世,邵维鼎其实也没有看到这些。
可现在,他的格局视角全然不同。
此刻,他真的有种恨铁不成钢的观感。
不过,这个时代有了他。
港岛,必然将迎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平复心中的波澜,邵维鼎放下手里的报纸,语气坚定:
“回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