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澳洲之行(一)
澳大利亚是有人类生存的大陆,土着是澳大利亚棕色人种,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他们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分散在整个澳大利亚,在欧洲人占领澳大利亚之前,共有500多个部落,人数约七十五万,经过殖民者的屠杀和排挤,直到差不多250年后的21世纪时,澳大利亚的土着人口反而减少了三分之一,不到50万。如今的澳大利亚人口更少,还处于旧石器时代,经过几万年的繁衍生息,人口大约在40万左右。这虽然不算是极限人口,但是也差不多了,在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新石器时代,平均六平方公里才能养活一个人。澳洲大陆能生活的极限土地面积大概在500多万平方公里,但真正适宜居住的只有230万平方公里。
土着人传统上以打猎和采集为生,靠猎取袋鼠、袋熊、山猫等动物以及采集淡水贝类、野生植物块根、坚果、浆果、鸸鹋蛋等为生。他们使用装有石刀的矛和飞去来器(回旋镖),有些部落发展了复杂的手势语,这样他们在悄悄地追踪猎物可以传达无声信息。
由于四季更替和食物短缺的关系,这些原始图注属于游牧人口,游牧地域很广,在水源附近搭起临时帐篷,食物耗尽后便再次迁移。他们还会与别的部落进行贸易,以物换物,从事最原始的商品交换。
澳大利亚土着在严格的习俗规范中生活,每个部落都划分成三个集团:成年男子集团,成年女子集团和儿童集团。在成年男子集团中,有一个人数虽少但颇有势力的长老阶层,他们是习俗的维护者,也是社会权力的体现者。其他男子即使被允许参加长老议事会议,也只能旁听,不能参与决策。而儿童进入成年,则要举行献身仪式——成丁礼,也就是成人礼。
澳大利亚土着的成丁礼需要进行几个步骤:首先,让男童与妇女、幼童隔离一段时间,期间仅与男子、老人接近,以传授部落的信仰和传说,学习敬神仪式。事情的开端往往是突然的,男童会在懵懂间突然被父辈抓住,蒙上眼睛,带到成年男子的住宿地。第二日,他由祖父带领,拜访远近的部落男子,并观看他们的各种表演。这是男童第一次看见部落的图腾仪式。
接下来就是行割礼。割礼由祖父、父亲和舅舅执行,整个过程绝不能被妇幼看到。后面就是纹身,成年男子会用尖利的贝壳有规则地在男童的手、腿、脚、肩、背、胸等处割出伤口,并搽涂木炭粉,使伤口愈合时留下疤痕。在这一过程中老人经常会以身作则,将自己的肘部静脉剌穿,让鲜血滴在男童的身上,以向他灌输勇气。这种自残的行为确实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它所带来的的不仅是疼痛,还有终身的疤痕,这在文明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
接着,男童会留在森林里学习各种狩猎和运用武器的技能,并接受一些肉体上的考验。这些肉体考验很奇特但能培养男童刻苦耐劳的精神,比如互相撕咬对方的头脸和肌肉、在火堆上熏烟,甚至还有打掉牙齿、拔头发等。在这一过程中男童还要遵循一些特殊的饮食禁忌。
最后,部落将举行盛大的图腾仪式,正式宣布男童已经“成丁”。事前,男子被绑在篝火堆上,由他的姐妹随意打击他的背部。只有经过这场“火的考验”,土着男子才有权利结婚。
成丁礼的最后一幕是土着大型狂欢舞会——科罗波里。该舞会通常安排在晚上。当夜幕降临,土着们就在树林中间燃起一堆篝火,男女老少围绕着篝火尽情地歌唱跳舞。刚成丁的男子是整个仪式的主角,女子则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臀部,摇头甩发,口中还念念有词。
土着人认为黄金时代就是祖先们塑造陆地、创造物种和人类的时期。这些先人被认为是以神灵形式永生的。人类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所有其它生物密切关联。黄金时代神灵的偶像布满部落居住地的圣崖和山洞。和很多地方的原住民一样,澳大利亚土着居民的故事也是通过歌谣代代相传下来的。歌舞会和庆典舞会仍保留着这些传统文化,部落成员聚集在一起,通过歌曲、音乐和舞蹈讲述澳大利亚的过去。
阿兰达人(Arandas即阿龙塔人)是澳大利亚土着民族,居住在澳大利亚中部芬克河(Finke River)上游及其支流地区(约平方公里)的原住民部落,可分为5个亚族。他们每年要散居数月,遇到干旱时散居时间更长。各亚族间方言分歧,社会结构与宗教习俗亦不相同。相信前生和轮回转世为其宗教中的基本部分,这种信仰也认为祖先与自然物种和自然现象有图腾关系。
拔牙是阿兰达人成年礼的重要项目之一,在拔牙仪式上,待拔牙的人仰面躺下,头靠在巫师的膝盖上。巫师把皮绳塞进躺着的人嘴里,既可以止痛、止血,也可以避免牙齿被吞食。然后,巫师拿起一根有孔的木头,让牙齿抵在孔里,再用石头狠狠敲击。待牙齿拔下,拔牙礼也就结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穆里人(Murri)的土着,居住在后世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北部与中部大片地方,他们十分彪悍,极具反抗精神。
努加人(Nunga)是南澳大利亚南部的原住民。此外,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还包括科瑞人(Koori,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原住民)、努冈人(Noongar,西澳南部的原住民)、帕拉瓦人(Palawah,塔斯马尼亚的原住民)、格拉瑞人(Ngurrara,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地区)、巴马人(Bama,昆士兰州的西北部的原住民)和雅浦人(Yapa,北领地的原住民)。
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原住民的地理分布,还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南澳大利亚南部的原住民努加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以捕鱼为生;而生活在内陆灌木丛和沙漠地带的原住民则以狩猎和采集为生。虽然都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但澳洲土着具有生活和习俗的多样性。
舰队在经过了一个多月航行了520帕拉桑的里程之后,帕特罗克勒斯在澳洲西海岸的一个海湾(沙克湾)停了下来,建立了澳洲大陆的第一个据点。这里刚刚步入热带草原气候,以北沿海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非常干旱。这里原本是作为补给站的,但在后来不久,人们在东北部的皮尔巴拉地区发现了巨大的铁矿,这里的铁矿储量达550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产地之一。铁矿品位非常高,甚至还有不少露天铁矿,非常容易开采,在未来成为了帝国最重要的铁矿基地。
接下来又航行了140帕拉桑之后,帕特罗克勒斯找了个海湾登陆。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和希腊地区的气候一致,对于希腊人、马其顿人、埃及人、迦太基人来说都是居住的好地方,不过此处濒临印度洋,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晴天多、风速大,加剧了干燥程度。相比之下,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在夏季虽然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但通常湿度较高,降水较多。此外,珀斯靠近西澳大利亚寒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显着,而且此处邻近荒漠,蒸发作用强,水分不易保存,进一步加剧了干燥程度。
由于亚历山大也无法确定珀斯的具体位置,帕特罗克勒斯找了个条件相对好一些的海湾,在此建立了一个据点,留下人,其中数千人被派往沿海地区寻觅金矿,剩下的留下建港筑城。大部队仍然向南航行,到达最南面后左转向东航行。航行了420帕拉桑之后,经过了一个海角,舰队来到了一个很大的海湾(斯潘塞湾)。
(本章完)
第四百三十一章 澳洲之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