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澳洲之行(二)
从这里开始到东南部的波特兰和西部的珀斯都表现出了地中海气候特征,冬季降水较多,气候温和,夏季干燥炎热,但降水情况和温度多少有所不同。在冬季,西风带向南移动至这些地区,带来海洋的湿润气流,导致气候温和且降水较多,毕竟再往东南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了。夏季温度较高,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更靠近内陆,有西边有艾尔半岛挡着,所以温度略高于珀斯。
澳洲南部有着大大小小的湖泊,有艾尔湖、盖尔德纳湖、托伦斯湖、弗罗姆和哈特盐湖等,但它们都是咸水湖,湖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和季节性河流的河水,但在干旱季节河水会干枯,从而导致湖泊变成盐池。由于蒸发量大,湖水会形成一层薄薄的盐壳。虽然大部分时间里湖面是干涸的,但在偶然的雨后会有很浅的积水,形成纯净如镜面的湖面。只有在冬天雨季的时候,这些湖泊才能蓄有大量的水源。其中,艾尔湖的最低点比海平面低15米,是澳大利亚大陆的最低点。
帕特罗克勒斯在斯潘塞湾最里面建了一个2000人的小城,这里生活着努加人,见到有外人前来,他们表示出了很强的敌意,拿着弓箭和标枪朝着人群一通乱射,移民们看见这些全身有着恐怖纹身的土着也是吓了一跳,迅速组织抵抗。在军队的干预下,这些土着被打的抱头鼠窜。基于这些土着人领地和反抗意识较强,帕特罗克勒斯迅速组织了一支军队进行征伐,最终这个两三万人的努加部落被荡平,全都沦为了奴隶。不过帕特罗克勒斯没有进行残忍对待,准备把他们先关一段时间,驯化他们,教他们语言,以求和平共处。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之后,这些人从一开始的躁动不安变成了还算听话的劳动力,逐渐消除了敌意。一些聪明的土着学会了大部分语言,可以进行交流了。最后,在经过约法三章后释放了这些土着,并允许土着人进出城市进行商品交换。土着人的狩猎技术是相当不错的,他们会扛着袋鼠前往市场售卖,有些人甚至发展成了肉贩在市场上定点售卖。移民们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做成味道完美的考袋鼠肉,加上胡椒粉、牛至、百里香或者孜然等香料,这味道让没什么见识的土着睁大了眼睛,他们都表示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肉。土着采集的各种野果也逐渐成为了移民们的饭后必吃的东西,用以均衡营养。
土着人也从移民手上获得了各种粮食和更高级的青铜器具,不过他们不愿意学耕种,只喜欢散漫的渔猎采集生活。但在移民的影响下,部分人开始穿起了衣裤,与渔民出身的移民一起出海打鱼,见识了高大的船只和结实的巨大渔网。渔民们甚至砍伐了大量木材,在沿海浅滩处围起了一大片渔场,为移民提供食物来源,这更让土着人大开眼界。
除了袋鼠之外,这些来自南亚和地中海地区的移民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种,如袋熊、鸸鹋、野狗以及种类多达300多种的蜥蜴。跟随移民而来的动物有羊、牛、马、驴、猫和家狗,一到陆地上,猫和狗就像到了天堂一样,欢快地到处乱跑。不过为了不破坏生态平衡,亚历山大严令帕特罗克勒斯一定要下达正式命令绝不能让自己养的猫和狗外流到野外,因为有后世血淋淋的教训在。由于澳洲大陆没有大型食肉哺乳动物,这些外来食肉型动物已经是顶级捕猎者,一旦在野外繁殖开来,对本地的物种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后世就有数不清的本地动物被野猫野狗灭绝。
所以在每到一处,帕特罗克勒斯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自带的猫狗全部拴上绳子或链条,食草型动物则没有这种要求,但这些动物大部分是王室的,因为大部分家庭出门的时候都是将自家的牛羊卖掉的,只有马匹会有一些人带着,但是费用是非常昂贵的,普通家庭根本带不起。
这样一来,每到一处据点,牧民出身的移民们只得从王室手上重新购买牛羊用于放牧。由于路途遥远,无法保证牲畜的生死,而且这些牲畜的运费都要比牲畜本身贵,所以他们也是根本不可能将家里的牲畜带过来的,就算那些富户也不得不从王室手中购买。而他们卖掉的相当一部分其实最后也是回流到王室手中的。舰队专门有运输牲畜的船只,一艘一级舰能运输羊3000多头或牛1800头左右,由于运输途中经过多个温度带,牲畜的死亡率极高,特别是鸡鸭之类的小型牲畜。最后在经过一番加价后,一头价值10德拉克马的羊可以卖到30德拉克马,一头奶牛甚至能卖到100德拉克马的价格,小型禽类的价格更是翻的更多,由于其所占体积不大但面积不小,所以原本一只1德拉克马的鸡能卖到4-5德拉克马。王室不费吹灰之力就赚了个盘满钵满,足有好几百塔兰特。
没过几天,帕特罗克勒斯就继续向东航行。三天之后,了望手就发现了一处小海湾,进去以后发现了一条大河,这条河就是澳洲唯一一条发育完善的河——墨累河。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长、也是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大分水岭,注入印度洋的大澳大利亚湾。墨累河干流全长2589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如以达令河为源,则墨累河全长3719千米。墨累河的主要支流有达令河、默伦比奇河等。河流流量不大,季节涨落变化较大。每逢冬季涨水时,从河口上溯300千米河段可通船只。干季水浅,河口沙洲会阻碍航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帕特罗克勒斯在河口建立了一个5000人的城市,于是埃及人和印度人在此种地,希腊人在此建立工坊,柏柏尔人放牧,马来人在此采集和狩猎。这里还居住着克里人,由于澳洲土着其普遍的攻击性,自然又是一番胖揍和安抚,土着们完成了自我救赎,大部分都能慢慢适应做帝国移民的邻居,毕竟确确实实能得到很多原本他们根本得不到的东西,生活起居都能升华好几个层次。
接下来,帕特罗克勒斯来到了澳洲的东南地区,这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由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岭(大分水岭)阻挡了干燥的西风,澳洲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两个气候比较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帕特罗克勒斯在这些地方陆续建立了澳大利亚的亚历山大里亚、新雅典(New Athens)、新巴比伦、新迦太基等城市,由于东部沿海平原的宽度通常较窄,在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之间,这些城市沿海岸线分布,几乎被一条线串联了起来。舰队的几万人大半都集中在了这里。
澳洲的土着科瑞人、穆里人、巴马人相继都被征服,其中穆里人的反抗最为激烈,因此很多部落都被全员贬为奴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被帕特罗克勒斯带到了城镇中来作为劳力来建设城市,这些城市基本都建在河边,又因为气候宜人,因此成了澳洲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来到此地定居。东部的这些土着人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土着人,也更快地融入了新生活。
(本章完)
第四百三十二章 澳洲之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