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澳洲之行(三)

第四百三十三章 澳洲之行(三)

在澳洲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岛上,栖息着数量很多的鸭嘴兽,他们是非常古老也是澳洲特有的动物,鸭嘴兽的栖息环境主要为淡水溪流、湖泊和泻湖,它们喜欢在溪流和湖泊的岸边筑巢而居,通常营独居生活,是夜行性动物。它们的食性很杂,主要以水中的虾、水虫、蠕虫和贻贝等为食,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的食物与自身体重相等。东部的一些地方被建成了自然保护区,生活着考拉、鸭嘴兽、袋熊等动物。

澳洲东部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很多渔民出身的帝国公民靠着打渔开始发家致富。这里拥有着体型巨大、肉质多汁的东部岩龙虾,这种食材既可以作为刺参生吃,又可以清蒸或水煮;这里的生蚝以其新鲜和美味着称;肉质鲜嫩多汁的对虾几乎是大多数海鲜爱好者的首选;这里的鳕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最适合清蒸;这里的鲍鱼特别是塔斯马尼亚地区的鲍鱼以其高质量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但是在澳洲东北部海岸不仅有许多危险的鲨鱼,还有剧毒的蓝环章鱼和致命的箱形水母。蓝环章鱼是一种剧毒生物,是海洋中毒性最强的动物之一。虽然该物种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受到严重威胁。但由于其体型很小,一旦不注意伤害到它,则可能有性命之忧。

蓝环章鱼的毒素主要成分为斑毒素和河豚毒素,该毒素为神经毒素,毒性极强,远超目前已知的任何陆地动物毒素,毒性是氰化钠的1000倍以上。这种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梢有强烈的麻痹作用,还可导致神经肌肉麻痹,从而引起神经麻痹和死亡或导致肌肉瘫痪和呼吸停止。其毒素分布于卵、腕、唾液腺等多个器官中,人体摄入极低剂量(1.5–2.0毫克)便会致死。

箱水母又叫“海黄蜂”,成年箱水母有足球那么大,蘑菇状,近乎透明,身体两侧各有两只原始的眼睛,可以感受光线的变化,身后托着60多条带状触须,它由体内喷出的水柱推动着身体旋转前进。触须能伸展到3米之外,每根触须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囊状物,每个囊中都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盛满毒液的空心“毒针”。箱水母是世界上最毒的生物之一,一只箱水母的毒素能够毒死60个成年人,一旦受到箱水母毒液的侵害,在4分钟的时间内未能及时得到救治便会致命。

探索队很快进入了塔斯马尼亚岛,居住在这里的是叫作帕拉瓦人的原住民,在后世他们最终于1876年族灭,其灭族过程凸显了英国殖民者的残忍,后世的澳大利亚人无愧于罪犯的后代,甚至有人为此而自豪,简直不知所谓。

这些帕拉瓦人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美拉尼西亚类型,全岛分成几个部落,操不同方言,各占一处画定边界的狩猎地区,以猎取海陆哺乳动物及采集贝壳类动物和植物为生。温暖月份帕拉瓦人以15~50人为一伙,成群或举家迁往内地开阔森林和沼地;寒冷季节再迁回沿海地区。有时也结伙举行狂欢晚会(跳舞庆祝重大事件)、狩猎或保护自己免遭攻击。他们制作木矛、棍棒(大头棒或飞镖)、石片工具和其他武器。此外,还制作兽骨器具、篮子和沿海航行用的树皮舟。岛上还有少量描绘自然物体和习俗符号的石雕残留下来。

由于塔斯马尼亚岛的地理位置很独特,已经有一万多年完全与世隔绝了。帕拉瓦人虽然和澳洲大陆的土着人是同一个源头,但帕拉瓦人的血统和文化,可比澳洲其他土着的血统和文化纯正多了。塔斯马尼亚人不但生活与世隔绝,而且外貌特征也与众不同。他们大都身材中等,四肢较为纤细,肤色比较深,要么是墨色,要么是深棕色。他们的毛发特别旺盛,眉棱比较明显,脸比较扁平,鼻子又宽又短,牙齿也比别人的大些。实际上,这些生理特征跟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帕拉瓦人一直不跟外界接触,所以自然就落在时代发展的后面了。后世外界社会和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可他们却依旧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仍然处于旧石器和木器时代,靠采集和打猎过活,他们不会造弓箭还有别的武器,所以就用长矛来打猎和叉鱼。他们既不会做陶器,也没发现过任何金属,就只会简单地钻木取火。另外,塔斯马尼亚人也不晓得做衣服,他们只会拿兽皮盖住身体来取暖。塔斯马尼亚人跟其他地方的原始人一样是群居的,四五个家庭凑成一群,一块儿打猎,一块过日子。虽然发展得比较落后,不过他们也适应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直到被帕特罗克勒斯的舰队发现,最终打破了宁静。

外来者并没有遭到帕拉瓦人的攻击,他们先是好奇地观察着这些外来者,似乎在审视他们的来意。和在很多地方一样,只要土着人不主动发动攻击,帕特罗克勒斯是不会妄动杀戮的。这些帕拉瓦人实在是太落后了,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虽然他们长得挺唬人,全身的毛发比帕特罗克勒斯所见过的任何民族都要长,似乎就像几万年前的猿人。但人不可貌相,他们虽然落后甚至丑陋却并不野蛮。

小主,

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家能够通过手势做简单交流。帕特罗克勒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镇和渔港,入住了一千移民,他们生活在这里,通过放牧和打渔为生,同时招募了不少帕拉瓦人为其服务。小镇中有市场,通过向帕拉瓦人售卖各类生活用品,牢牢地掌控了他们的命脉,让所有帕拉瓦人都为帝国贡献力量,从事各种劳务工作。

塔斯马尼亚岛上有着袋熊、伪虎鲸和此地独一无二的动物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袋熊长相稍像熊,但比熊小,体长70-110厘米,体重20-35千克。腹部有育儿袋,袋内有两个乳头,袋口向后开。眼、耳均小,身体矮胖敦实,称得上“五短身材”。袋熊头骨略扁平,鼻面部相对较短。所有牙齿无齿根,终生生长,尾退化,被毛较粗,呈灰褐色。

袋熊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大洋洲的森林、丘陵以及海岸,栖息于森林、山地、荒野,偶尔会出现在农田附近。过着穴居生活,为夜行动物,白天藏在洞中熟睡。虽然称之为熊,但它们是食草动物,和大多数食草性动物类似,袋熊的食谱包括灌木、树皮、真菌、树皮、苔藓、叶子和沼泽植物,尤其

第四百三十三章 澳洲之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