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发生的事情,简直是太像当初绞杀栾氏的情况了。
那一次,魏氏抓住了机会,得以免去魏锜犯错要付的代价。
这一次,说不定就是魏氏获得卿位的契机啊!
疑问来了,楼令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啊?
来实说就是,楼令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将干什么取决于到了荀氏府宅的所见所闻。
一共五十九名贵族进城,楼令与郤至各自带了五十人,其余贵族少的五人多的十五人,合起来将近六百人。
这么多人浩浩荡荡入城,其实是将把守城门的兵卒给吓到了。
“中军将?这是……”董宇非常为难,不知道放行还是不放行。
主要是人太多,一群人看上着实气势汹汹。
“老夫要入城,有问题吗?”楼令问道。
董宇当然不敢说有问题,只是小心翼翼地说道:“以礼法,不得率军入城。”
“老夫仅是携带五十名护卫,何来的大军。”楼令说道。
郤至瞪大眼睛看着董宇,喝道:“还不滚开。”
其他人需要给公族封君面子,郤氏不将公族踩在脚下就不错了。
董宇一开始没有注意,后面观察一下认出不少相熟的人,再观察发现属于同一个家族的武士数量最多也就五十左右。
这样子的话,确确实实不算是率军成建制进入都城了。
只要没有违制的地方,出了什么事情都不算董宇的责任。
再者说了,拦住中军将与上军佐不让进城,真以为谁都有这样的胆子吗?
董宇就是出于职责不得不问。
有郤至的一声大喝,直接给了董宇台阶。
退到一旁的董宇喊来一人,低声吩咐道:“将这里发生的事情,用最快的速度禀告君上。”
所以说,公族中的封君并不皆是蠢蛋,只是聪明的封君不具备多少实力。
董宇所在的家族就是一个小型的规模,要不然也不会到都城充当一座城门的督官。
而在发现不正常之后,董宇的第一反应是派人禀告国君,不是自己亲自前去,也不是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现,不是一种聪明的体现吗?
董宇不是亲自去禀告晋君周,那是因为无法预料到楼令等人会闹出多大的事情,到底能不能扛住。
有派人过去,人是自己派的,算是公族封君对国君完成了统属的义务。
若是晋君周知情之后处理得好,一定有董宇的功劳。
换作是晋君周不想处理,事情也可以得到淡化,不至于让董宇栽进去。
是不是董宇想多了?要是有人觉得想多了,可千万要当个普通人,不要去进入体制内,也不要在大公司工作,不然一定要被人玩死。
楼令等人很是气势汹汹吗?多数察觉到异常的贵族,他们的神态很严肃,带动自己的随扈不得不慎重对待,看上去是显得气势汹汹。
认真说起来,楼令并没有时刻绷着一张脸,眼神方面也很正常,并非动不动就用锐利的眼神注视谁。耐不住其他人不得不多想啊。
几个卿位家族在“新田”内的府宅挨得挺近,楼氏府宅跟荀氏府宅中间隔着范氏的府宅,郤至的府宅干脆就跟荀氏对门。
这里的“很近”一定需要打引号,一切只因为几个卿位家族的“府宅”占地面积实在是太大了。
一群人的数量真的不少,入城引起了太多人的注意力,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荀氏的人?
“家主,卫士准备就绪了。”楼冰刚才先进城做安排。
楼令转头过去,看到郤至的家臣董屉也正在禀告。
郤至看见楼令在注视自己,做了一个点头的动作。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为春播的关系,多数贵族都回去自家的封地,包括原本在“新田”的那些卿大夫。
有那么一个变动,当前在“新田”的卿大夫并不全,只有楼令、郤至、士鲂能够确认人在,主持完春耕回到“新田”的中行偃和智罃难以确认行踪。
楼令已经派人过去通知士鲂了,只是士鲂暂时并未派人跟楼令联络。
那也就无法判定士鲂会做出什么选择。
这不,楼令已经率队在路过范氏的府宅,不见范氏有人过来接触,各个出入口关得闭实。
一座府宅占地面积那么大,肯定是存在正门、后门、偏门等等多种出入口。
事实上,越大的家族越讲究上下尊卑,某个门什么时候才能够打开,哪个门是给什么人用来出入,一应都有着很严格的讲究。
而一座府宅的所有出入口不可能时时刻刻紧闭,哪怕是夜间都会有某些出入口开着。
别问楼令为什么知道范氏府宅的所有出入口都紧闭,问就是有派人分别看过。
“停车。”楼令突然吩咐道。
战车停了下来,楼令就近抽过一名武士的战戈,越过围墙抛进范氏府宅之内。
多数人为楼令的举动而摸不着头脑,个别人则是开始戒备。
那一杆被抛进范氏府宅的战戈发出落地的沉闷声响。
楼令看向失去武器脸色呆萌的自家武士,笑着说道:“还发什么呆,翻过去捡回来。”
本来脸色呆萌的武士,他瞬间脸色转为严肃,与就近的袍泽对视,随后开始解甲。
为什么要解甲?因为要进入的区域是范氏的府宅啊!
不披甲也不持器进入,可以解释为不慎弄丢武器,纯粹就是过去拿回来;披甲而入?可以直接定义为入侵!
那名解甲完毕的楼氏武士,他在一纵之下抓住围墙顶端,缓慢地翻了上去,先观察里面的情况,回头对楼令摇了摇头,再消失于围墙顶端。
做出摇头的动作,指向的是里面并未陈兵。
一小会之后,拿到战戈的武士再次出现在围墙之上,他这一次对楼令直接汇报:“家主,范氏来人了。”
范氏的来人当然不会从围墙出来,他们是从附近的出入口出门,再小跑着来到楼令面前。
过来的范氏之人不多,也就董源安和两名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