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两次抛戈
拜托,拜托,白天刷新看。
...........
荀氏迟早要乱,只是不好判断乱起来的规模会有多大而已。
越是碰到突然发生的状况,荀氏的内乱就会越加严重。这个是不用说的事情。
楼令不会现在进入宫城,那是在拿自己的小命在开玩笑。
不是说晋君周有极大的概率做点什么,主要是防止有人狗急跳墙!
真的要是发生了什么恶性事件,由于晋君周本身没有多少权柄,需要担责的成分就少。
恰恰也是晋君周没有多少实权,太容易让人在宫城做布置了。
不知道历史上郤氏一叔二侄干出送人头操作的楼令,他真心认为郤至的胆子有够大,像极了一个傻大胆。
“不去宫城。”楼令想了想,说道:“你在城内有多少武士,尤其是甲士?”
郤至说道:“不超过三百。”,甲士多少没有讲。
楼氏其实也是大概三百的数量,只是甲士的数量会略多一些。
那是各个家族之间的默契,哪怕是暗中藏了一些,不会在“新田”城内部署太多的武士。
数量是那么多,质量全凭各个家族的实力了。
比如说楼氏,在“新田”城内的武士数量有个三百左右,其中却是有近一百五十的甲士。
提到过了很多次,所谓的甲士并不是身披优良甲胄就算,另有其它的硬性要求。
在同等素质之下,楼氏因为防具比其他家族更好,无疑会由于装备的优良占到更多的优势。
楼氏的甲士有什么装备?最里面穿的是皮甲,之后的第二层是锁子甲,最外面有札甲;武器方面,长短不一的战戟,一柄战刀,一张强弓和一部手弩,多数人身上还有一把匕首。
那一把匕首对于有爵位的人来讲基本都有。因为他们是“食肉者”的阶级,匕首主要是用来割肉,必要的时候可以拿来自卫或自裁。
在箭矢和弩箭方面,标配是三十发箭矢和二十发弩箭。超过这个数量,其实也就没有用了。原因是人的体力有限,一般张弓连续射十八箭就差不多到了极限,弩射速慢没射几箭就要打近战。
楼氏在“新田”城内的武装人员是奔着哪怕被一两千人围攻,能够最大保障护送重要人员突围的配置。
其他家族也差不多,平时也担任安保以及家宅外的护卫任务。
郤至不知道楼令询问在“新田”的武装有什么用意,要说不心生别扭也是不可能。
每一个家族在某个地方有多少武装,这种问题是能够随便问的吗?
只不过,郤至还是回答了,讲得是很实在的数字。
“准备一下,我们各自带五十人入城,随后去荀氏家宅。”楼令下了比较大的决心。
绕来绕去做什么。
见谁都不如直接上荀氏的家门。
楼令和郤至明面上带了一共一百名护卫,暗中还有四五百各种级别的武士在外。真要是出了什么事情,防御穿戴齐配的楼令有把握带着郤至杀出荀氏的府宅。
“记得把我送你的防具全穿上。”楼令特地嘱托了一句。
这一下让郤至变得杀气腾腾,追问:“需要做其它准备吗?”
还要什么准备?
难道是让城外的部队随时准备杀进城啊?
好像……,是得做那样的事先准备啊!
有道是,百密难免一疏。事先做好应对各种意外的准备,好过事到临头没有应对的方案。
难的地方就在于,楼氏和郤氏的私军要是做交战准备,其他家族看在眼里很难不跟着动起来。
因此,楼令索性玩得大一些,召唤城外的所有贵族过来。
“诸位,旬氏之主突发恶疾,势必会对南征有所影响。”楼令等人齐了,先公布中行偃的状况,再说道:“中军佐无法率军南下,诸多事宜将有变动。我将带诸位前往荀氏府宅,一来是看望中军佐,二来则询问中军佐是否预先对南征有所安排。”
理由简直是再恰当不过,任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在这个时候,只有事先知晓中行偃可能有所图谋或布置的人,他们才会出现情绪上异常波动。
楼令在说话的时候,目光一直在扫视众人。
人所在的角度决定视野的范围。
比如说教师所在的位置,他真的能够将一众同学在做什么一览无遗,不管只是不想管或懒得管而已。
在楼令的注视下,没有看到谁一时间脸色大变,多数人听到中行偃突发恶疾是吃惊,少数人无所谓或是心不在焉。
某某谁要带多少护卫入城之类,楼令并没有做出相关的安排,公布完立刻就带头行动起来。
这个时候谁想离开,他一定要被贴上标签。
“将离开后的人全部控制起来,没有武力突围的迹象,便以礼相待。”楼令吩咐道。
暂时控制起来就行,直接动刀很不合适。
不配合?使用武力相抗,摆明就是心里有鬼,算是要提前上路了。
小主,
得到招呼又愿意入城的贵族足有五十七人,加上楼令与郤至便是五十九人。
随后,楼令以中军将的身份,宣布城外各个家族收拢自己的私军,没有得到进一步指示之前不准成建制出营。
那样当然是留着口子。
问题在于,要是不准任何人出营,表明形势显得异常严峻,将加剧众人的思乱之心。
什么道理啊?道理就是晋国时不时会发生一场内乱,察觉到情况不对劲,多得是贵族采取自保的行动。
因为局势真的比较紧张的关系,所以太过容易出现误判,出事的概率成倍增涨了。
再是迟钝的人,真正出发的时刻看到楼令和郤至全副武装,楼氏和郤氏的武士也是表情异常严肃,一下子就知道事情不简单了。
对于有些人来讲则是变得更为简单,他们本是楼氏或郤氏的附庸,亦或是关系非常亲近,无脑选择追随楼氏或郤氏就不存在犯错的可能。
拿魏氏来说,他们知道出现了大事,压根就没有过多的选择,越是无脑跟随楼氏和郤氏,未来得到的便利就会更多。
“君上那边……”魏相就是太聪明了。
魏颗打住魏相的话,一脸严肃地说道:“中军将要办的事情我们来办,中军将要完成的事情我们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