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氏不主动搞事情,谁都别搞事。
郤至比较可惜地说道:“要是动手就好了。”
“……”楼令知道郤至想搞中行偃已经很久,连带荀氏也恨上。
不是什么死仇,纯粹就是前一段时间中行偃上蹿下跳得比较厉害,怎么可能不让郤至想搞他呢。
郤至一直以来只是有小动作,以前是郤锜压着,目下则是有楼令在劝阻。
整个晋国都要感谢先有郤锜,再有楼令接替掌权,他俩都是可以压住局面的人,只是使用的方式不同。
换上一个压不住局势的人?开启内战的一定是郤至了。
要论的话,肯定是中行吴足够理智,没有让事态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今天换作是中行吴非要弄死智罃的话,事情的进展肯定就要变得不一样了。
并且会随着中行吴干出事情的激烈程度,预示着楼令的行动应对级别而不同。
他们来到门外,互相没有再多说什么话,各自上了车架,该去哪就去哪。
外面事先藏起来的楼氏和郤氏武士,得到信号进行撤离。
人在宅子里面的中行吴得到汇报,呢喃道:“是吗?两个家族的武士撤走了。”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有所行动,具备规模,他人有心的情况下,哪有可能不会被发现。
事先,中行吴只是猜测一定有家族集结私军在自家府宅周边,认定是以楼氏和郤氏的武装最多。
后面,中行吴看到来人之中没有范氏的人,哪里不知道对于荀氏来讲算是大势已去。
要知道一点,荀氏和范氏是为了对抗楼氏和郤氏才结盟,结得是那种一家遭到攻击,另一家无条件出兵援助的盟约,并不是进攻性质的同盟。
出了事之后,范氏没有丝毫的动静,不是退缩了又是什么呢?
很多的迹象还表明范氏要解除与荀氏的盟约,改为转投楼氏的阵营。
仅仅是范氏要与荀氏解除盟友改投楼氏,荀氏稍微有所察觉都要汗毛炸起,再冷汗流个不停。
情况急转直下,身子骨本就不行,精神再一直被高压,导致中行偃状态越来越差就对了。
“吴……”
一道干涩且很虚的声音突然出现。
中行吴霎时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
躺在床榻上的中行偃其实是在楼令等人过来那一会醒过来,意识到什么情况的时候,继续假装昏迷的状态。
小主,
讲实话,中行偃要是没有听到郤至的声音,能不能醒过来会是未知数,能醒来完全是郤至那两声“嘿嘿”笑得够嚣张。
论中行偃最忌惮谁?真不是楼令,乃是郤氏的一叔二侄。
楼令做什么都有其规律,只要肯猜的话,真的可以品得懂。
郤氏那边的一叔二侄更像是疯子,会做什么属于无法预判。
醒了?
这就醒了?
是不是意味着死不了呢???
中行吴飞奔到床榻边上,要喊人被中行偃抬手阻止。
看中行偃抬手都很艰难的样子,醒是醒了过来,脸庞肌肉扭曲,双腿不受控制,状况明显异常糟糕。
“说说刚才的事情。”中行偃每讲一个字都很难受,纯粹靠着意志力在强撑。
中行吴双眼流泪,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缓慢将刚才发生了的事情讲出来。
过程看似不复杂,每一个人却有自己的举动与想法。
中行吴只讲发生的事情,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测。
状态极差的中行偃很用心在听,时不时却是有再次昏过去的迹象,全靠意志力硬撑着。
“这就好,这就好……”中行偃现在顾不上自己的身体状况:“楼氏之主没有第一时间动手,那么动手的概率就很低。主要防的是温氏之主的不可控。”
他俩知道回光返照那么一回事吗?
看中行偃的状态,不像是回光返照的样子。
那就是说,中行偃的命大概是保住,只是未来无法行动自如了。
“不管楼氏之主对国内家族是什么野心,他提出取周王室而代之,没有完成这个目标之前,装也要装出一副要稳定国内的模样。”中行偃不敢闭上眼睛,深怕闭上会睡过去或再次昏过去:“你知道范文子(士燮)的事情吧?”
“孩儿知道。”中行吴哪能不知道士燮呢。
中行吴不但知道 ,并且明白士燮为什么会绝食而死。
“这就好。”中行偃想露出一个欣慰的表情,只是做不到:“我会效仿范文子。在我走了之后,你补偿智罃,其他人也以怀柔为主。记住,你成为家主之后,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成为楼氏之主的心腹。”
这不是突然间才提到的事情。
很多道理中行偃都懂,只是他无法再更换立场。
为什么?
范氏跟楼氏或郤氏并不存在死仇,无非就是利益争夺,忌惮而产生的想要自保心理。
以前是郤锜说了算,范氏只能是硬扛着。
换成了楼令说了算,情况变得不一样,范氏不是在调头了吗?
对于荀氏来说情况要复杂一些,智罃是娇姬的兄长,排个优先顺序,一定是智氏在楼氏那边更为重要。
干了太多事情的中行偃不是想投降就能够投降,换成中行吴在荀氏当家做主,变化的就是换个话事人,有一次重新宣布立场的机会。
中行偃对智罃咄咄逼人。
中行吴上位后开始补偿智氏。
得到补偿的智氏,他们还有什么理由跟宗主作对?真要是智罃继续不依不饶,到时候就变成智罃没有道理了。
中行吴满脑子都是自己的父亲要死了,心很乱的情况下,无法专注思考事情。
“我歇一会,歇一会。”中行偃说完闭上眼睛。
中行吴站在床榻边上,看着很快睡过去的父亲脸上出现痛苦表情,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呆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