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氏的家事?同样的道理,只要一直在按计划进行,一样不用让楼令时不时发出新指令。
到现在,楼令都还对中行偃昏迷期间,去荀氏府宅路上,那一会郤杨在围墙后面伸出脑袋的事情记忆犹新。
这是一个成熟的世子该干的事情?
也就是当时的气氛不是那么危急,真要是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刚伸出来脑袋的郤耀被射一箭都算正常。
小主,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句话并不是等孔夫子总结才出现,早就有相关的理念了。
郤氏的一叔二侄只剩下郤至,以岁数而论的话,说难听点就是郤至也活跃不了太久了。
比郤至年轻的中行偃,不就是说走就走了吗?
旧人不断被新人所更换是一种天道循环,非人力可以阻止。
楼令一直是一拖多,还是多数人愿意配合。
换成楼小白再是那种情况?楼令光是想一想都害怕,只能加强对各个二代的教育!
无法即时通信的时代,会随着间距的距离拉远,传递消息的速度变慢。
春秋时代有鸽子吗?有的。
楼氏有尝试过培育信鸽,使用信鸽来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
知道是什么情况吗?多数信鸽离巢压根就回不来!
没有在开玩笑,多数外出的信鸽,它们真的就是一去不复返。
什么情况呢?
近现代玩信鸽,失踪的概率不高,那是因为人类所占据的生活区增广,很多猛禽不得不往深山老林迁徙,多数失踪的信鸽其实被人所拦截了。
古时候不一样,单单一个人烟稀少就决定猛禽的数量会更多!
所以啊,古时候不是没有人用信鸽当传递消息的工具,只是出意外的概率无比之高,用人来传递消息一直都是主流。
其实,将信鸽当成主要信息传递系统,只出现在文人构造的世界,现实中没有谁会那么依赖信鸽。
因为无法即时获得信息的关系,两支军团开拔之后,通常是半个月左右才会传回一次信息。
半个月啊?
南下的军团才走到周王室境内,他们所汇报的信息就是行军如何如何,其它真没有多少。
东进的军团应该是才进入卫国的地界,能够汇报的也就是卫国对晋军从“棘津”登陆的态度。
“这一次,周室没有再派人接洽?”晋君周刚看完汇报来的信息。
奇怪吗?
想来,周王室应该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了。
那是,晋国君臣两次途经周王室的地盘,一次几乎是软禁了单公朝,另一次根本不搭理毛公共。
这样都没有让周王室察觉到不对劲,他们到底是多么的蠢笨如猪啊?
“确实没有再派公卿接触我方。”楼令说道。
传回的信息就是那样。
后面周王室会不会派公卿接触,只能等南征军团的下一次信息传递了。
晋君周没有忍住,问道:“中军将想在什么时候行动呢?”
什么行动?
楼令倒是瞬间秒懂。
取代周王室的话,以晋国现在的实力真不难。
难的地方是成功取代之后的局势变幻啊!
中原列国愿意服从晋国的一些指示,并不是单纯因为晋国太强大,一开始是晋国高举尊王攘夷大旗的师出有名,后来是变得习惯了。
晋国取代了周王室必定会缔造新秩序,等于说之前的秩序不被彻底打破,也要历经一次新的洗牌。
那可是重新洗牌,弱小者容易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强大的势力不免要浑水摸鱼。
在那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合纵连横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首先出现的该是列国联合对抗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