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楼令所知,也就说道:“军队已经在‘曲阜’城外驻扎。现阶段,鲁君派出使者出城,在商谈投降的条件。”
那是半个月之前传回的消息,不知道鲁国是不是已经投降,或是东征军团正在准备攻城。
楼令更倾向于东征军团在准备攻城,亦或是已经展开攻城的行动。
攻打一座城池?军队抵达想要攻打的城池郊外,一定需要时间来打造攻城器械。
这一次,楼氏参与了东征,楼小白带去了近两千的工匠。
要实施攻城的行动,并且想要完成攻克,怎么都要给楼氏的工匠至少二十天以上的时间,将一应的攻城器械给打造出来。
考虑到郤至是一个急性子,未必愿意等到攻城器械积累到一定的量,极可能第一批攻城器械被打造出来就展开攻城,闹得楼令不是那么好精确判断情况。
“鲁国有‘君子之国’的名声,有太多喜欢耍嘴皮子的人。他们还喜欢在别人愿意听道理的时候得寸进尺,很难让上军将轻易接受鲁国的投降。”娇姬可谓是把鲁国那些君臣了解透了。
就实而言,当代列国的君臣,谁还搞不懂鲁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很多国家是跟鲁国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平时愿意迁就着而已。
以前的晋国需要鲁国阻挡齐国西进,一样是忍着恶心在支持鲁国。
齐国干脆就是弄不死鲁国,不得不一直被恶心。
到了当下,形势已经变了!
当然,郤至可能对形势发生变化,没有太直观的认知。
不过没有关系,无论形势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反正郤氏的人不会惯着鲁国。
“真要攻克‘曲阜’啊?”娇姬跟其他晋人一样,不怎么喜欢鲁国这个国家,可是清楚将鲁国都城攻克的影响。
当前距离周公旦离世的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主流阶层才不会顾及什么香火情。
再者说了,周公旦也不是没有死敌,只是姬姓列国的力量占优而已。
娇姬所说的不是其它,指的是一旦鲁国被灭,天下列国就要更加惶恐不安了。
“按照事先的约定,大军只会攻破外城,不会对宫城动手。”楼令给出答案。
打是一定要打的。
可不会鲁国想投降,真的就轻易让他们投降成功。
拿捏好那些分寸,至少可以短时间内让鲁国一众贵族闭上嘴巴,不再对什么事情都叽叽歪歪。
创造那样的环境,当然是因为晋国接下来会公示写了律法文字的大鼎,不希望鲁国贵族跑来没事找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注意,是防止鲁国贵族没事找事,并非晋国的谁不允许有人对鼎上不合理的律法条文挑毛病。
晋国要执行新法,不是晋人也能来挑毛病?答案是,真的能。
说白了,固然是存在国家与国家的区分,列国的人却有一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彼此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
晋国要干什么,其他国家可以质疑。
轮到其他国家想干什么,晋国一样可以干涉,尤其晋国乃是公认的天下霸主。
以当前的规则,未经过公示的“法”并不是能够执行的“法”。
类似的规则在秦一统或两汉时期一样成立,只是五胡乱华的发生,上古的遗风并未在隋唐之后继续流行。
娇姬看时间差不多,下去进行必要的梳妆打扮,随后也就带着翎姒等人去宫城了。
那么,楼令呢?他没有必须出门要进行的社交,待在家中继续处理公务和家务事,到了时间就教导按时前来的郤耀。
这么一段时间,楼令的生活就是过得那么朴实无华,甚至可以说一再周而复始,搞得人都有些麻木了。
让楼令每一天过得那么枯燥,其实是晋国的幸运,也是所有晋国家族需要庆幸的事情。
事实不是那样吗?
身居高位的人,日子过得越枯燥越好。真要是他们到了不得不活动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有人要倒霉了。
春去夏来。
各方的消息仍旧陆陆续续传回,大体上没有楼令必须进行干涉的什么事。
多数卿大夫出征或是由于丧事无法理事,特殊情况之下的楼令不能只顾着楼氏,他干脆带上直属司寇统率的编制到处巡逻。
那肯定不会只有剿匪大队,一定会有楼氏私军跟着楼令活动。
什么剿匪大队?说得就是隶属司寇直接指挥的一支常备军。他们是由各个家族出人组建,每一年轮替,各个家族迟早都要派人当值。
春季过世的中行献子,他到夏季都还没有下葬吗?并不是的。
遗体在过世的一个月后就已经下葬,只是没有进行正式的丧礼。
没办法的事情,多数位高权重的人不在国内,丧礼的相关流程必然要改一改。
因为有那种习俗的关系,后面孔夫子可没少骂晋国礼崩乐坏,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踏进晋国一步。
而晋国的丧事可以因时因地做出调整,那是晋襄公开的头。
等出征的卿大夫归国,荀氏会将之前没有做的事情补上,为得就是该有的高规则场合必须有。
到夏季,春季栽种下去的农作物需要收割。
太多的一家之主在外征战,才需要楼令特别率军到处巡逻。
并不是晋国会出现很多妖魔鬼怪,像是流民或山匪、盗贼搞事,有时会有一些,可是真不够各个家族自己杀的。
晋国的武德之充沛,想在晋国国内趁机搞事的闲杂人等最有体会,谁敢冒头就是一个死。
那一点从其他国内没有专门剿匪的常备军,偏偏就晋国有,能够看得出来。
巡逻打击各种不法只是顺带,一般也不会干涉各个家族的内部事务,更不存在什么现场申冤,主要是楼令作为中军将应该有的一种态度。
所以,真不是只有楼令那么干,以前的中军将都是这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