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别说是躯干受创,信不信肢体受伤就光剩下站在原地哀嚎的份了?
还继续吗?
当然还继续了!
仍然站立的三方武士,不少人身上已经有伤。
这一次是齐人武士发动冲锋,他们在冲锋的时候是双手持剑往前推的姿势,尽量让自己的杀伤范围变得更长。
从齐人武士的冲锋姿态就能够看得出来,他们确实是懂得人数少的情况下,怎么来扩大自己的优势。
啥玩意啊?
说白了就是,人类在武力上的进化就是追求更远距离地造成目标的杀伤,冷兵器时代使用更长的近战兵器,到投掷杀伤以及弓箭的使用;轮到热兵器时代追求各种枪械的射程、射速与精准度,信息时代的超视距导弹等等。
近战也有讲究,比如兵器上的一寸长一寸强。
诸夏列国在现场的贵族或武士,他们从莒人、莱人与齐人的冲锋姿态,讲实话就是能够分辨出哪一方的获胜概率更大了。
刚才,莒人冲锋的时候,他们也是双臂持剑伸展向前的姿势,倒是莱人是将剑高举的姿势。
或许莱人对用剑有自己的了解,结果却是一轮碰撞之后,倒下的莱国武士数量最多,他们对齐国武士造成的杀伤最少。
怎么手持武器讲究科学吗?答案是讲。
比如拿匕首,反持匕首的人要么是纯粹的菜鸡,不然绝对是高手。
到了两汉或隋唐,将领从对方士兵手持兵器的姿态,立马能够判断出对方的成份。
“莒国臣服周天子有将近一百八十多年了吧?”楼令问道。
士匄立刻说道:“时间是比较长,主流阶层已经跟我们差别不大了。”
所说的差别不是包括文化上的认同,一些基础知识的普及。
楼令之所以那么问,主要是莒国武士和莱国武士迎接齐国武士的冲锋在姿态上不同。
莒国武士摆出的姿势是半蹲下盘,双腿成为一种弓步,双手持剑竖在躯干正前,一看就是蓄势待发的模样;莱国武士正常站立,双手持剑横在胸前。
在专业的人看来,拼杀的时候是什么架势,基本上就能看出胜负了。
诸夏列国的贵族保持着比较频繁的交流,什么东西好用慢慢会传开,随后变成了普及性的东西。
剑该怎么使用,诸夏列国的用法基本就是差不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了,从莒国武士和齐国武士的起手式到冲锋与交战,套路上其实一样,细节就在于每一名武士应对的快或慢。
决斗的双方又是一触即分。
这一次,保持站立姿势的莒国武士剩下三人,莱国武士倒是有四人,齐国武士却有五人。
刚才,齐国武士主要攻击莒国武士,显然是采取了先解决更具威胁敌人的策略。
“罢手吧!”季孙宿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国书用三声“哈哈哈”来作为回复。
眼见着继续打下去,齐国武士会剩下多少人不好说,最终取得决斗胜利则是齐国武士无疑,才有季孙宿期望到此为止,可是国书怎么会让季孙宿如意呢?
士匄嗤笑道:“鲁国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事实也是那般。
耻辱下台的季孙行父看着很差劲,他早期却是有过高光操作,平时在任何事情的处理上只要不被拖后腿,通常也会处理得比较好。
造成季孙行父耻辱下台的原因,真的就是被鲁国其他权贵所拖累了。
楼令用怪怪的眼神看着士匄,纳闷地想道:“士匄学谁不好,怎么开始学师旷当起了预言家?”
那个叫师旷的人,他已经混到了晋君周的身边,看着是乐师的身份,实则是充当谋士一类的人。
楼令一开始并没有重视师旷这个人,见识到晋君周的一些改变,察觉到了异常才检视,一下子让师旷进入楼令的视野之内了。
有身体缺陷却是能够有所成就的人,会显得极其的励志。
师旷并不是天生盲人,他是后天得了白内障,也就是白内障严重到影响视力,看什么都是模糊一片,而不是天生不见光明。
多少岁才失去正常视力这一点,只有师旷自己知道吧?
以盲人而作为一家之主,别说是在春秋时期,任何时代都会显得比较特别。
师旷能够混在晋君周身边,谁要都承认是一名有能力的人。
那么,楼令怎么会说师旷是预言家?因为师旷有代表晋君周出使卫国的经历,并且还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神奇或离谱的事情,才会让世人津津乐道了。
师旷作为使者前往卫国都城“濮阳”接受招待,听了卫国欢快的音乐,直接评价就是靡靡之音,当场预言卫国要亡了。
卫国君臣拿出很高的礼节来进行招待,被招待的人不懂感恩不说,竟然还诅咒卫国要亡?
如果师旷不是代表晋国之君,信不信当场被剁成肉泥啊?
因为师旷在卫国那样的所作所为,一下子出名了。
历史上,卫国是最后被秦国所灭的国家,一直到秦二世才将卫君贬为庶人,终结了卫国的国祚。
所以是什么,没有提到卫国会什么时候亡国的师旷,他的预言最后还是成功了呗。
季孙宿想要跟国书讲道理。
在晋国高层看笑话的时候,一段筝的声音被奏响。
众人看向大殿门口,才发现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坐着一个人,甚至都有案几来摆下筝这种乐器。
那人是谁?正是名唤旷的盲人乐师。
师旷弹奏的音乐并不激烈,没人听出叫什么名字,可能是自创的音乐。
话说,师旷在搞哪一出?他知道自己不够资格发号施令,用这样的方法试图干涉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