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这便是所谓士大夫的嘴脸!”
文渊阁内,王伦指着两份奏折,让儿子王闻仔细看,然后嘲弄地说。
王闻已经小学堂毕业,是时候接触政务了,于是王伦便开始带着儿子学习如何处理国朝诸多事务,他很耐心地教导着。
他给了王闻一个相对宽松的童年,可以在小学堂的学校里结识一群年龄相仿的伙伴,体验到学习生涯中的诸多酸甜苦辣,尽管这些太子的同龄人都来自各个官员、勋贵之家,但王伦真的已经尽力了。
他曾经尝试着在朱雀大街第一小学堂吸收一些东京城的平民子弟入学,但效果非常不好,总有一些百姓受人蛊惑,教导子弟刻意讨好王闻,并且讨好诸官员勋贵之子。
那就算了吧,贵族小学就贵族小学吧,总不能教一群小孩子早早养成地位高低的看人眼色、学会了仗势欺人,若是梁山众兄弟的子嗣们都养成了纨绔跋扈的性子,王伦也要狠下心整治的。
总体而言,朱雀大街第一小学堂的学风还不错,王伦亲自监督,众兄弟在外征战,他就替兄弟们管教好了子嗣,或许其中有些孩子性格骄纵,但年纪稍大一些的少年们,还是继承了自家老爹的优良作风。
比如阮小二的大儿子阮良,已经跟随着岳飞的长子岳云,担任皇帝的近侍军官,有了几分稳重的模样。
王闻的性子也不骄纵,虽然王伦的子嗣不算多,但他和皇后赵盼儿都习惯了民间养儿子的做法,或许王闻唯一的缺点,就是离民间太远,对民间生活并不十分了解。
王伦摆出来的两份奏折,一份是浙江行省发来的,一份是江西行省发来的,都是奏请在各府县设乡议局的上奏,并且附带了第一批几个省衙周边府县乡议大夫的人选。
王闻仔细看了好一会儿,没有看明白,便老老实实地说:“父亲,儿不曾看明白。”
“再去看另两份仪鸾司送呈的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