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漠南的改变

第988章 漠南的改变

王伦没有就对日本的大屠杀展开讨论或者辩论,但他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于是反对声很快弱了下来,因为随着蓬莱港、连云港、宁波港运来的倭人奴婢越来越多,官员和百姓们突然发现,原来这世间居然还有这么好用的奴才啊!

当汉人表现出了强势后,倭人民族性格中的自卑与自我奴化迅速体现了出来,甚至只需要两名汉军士兵,就能押着数百名倭人奴仆安静地登船,他们也不吵闹,甚至对提供的一日三餐感恩戴德。

东京城的奴隶市场再度兴旺,不少百姓们花些小钱,就能够将一名倭人少女买回家,至于倭人男性奴隶,基本都被拉去送到了各处的矿山。

在朝廷议事的会议中,有诸部寺级别的高官们也难得称赞起倭人的这种奴性来,王伦只是笑而不语,觉得臣子们还是少见多怪了。

若是哪一天岳飞自北向南攻入印度,或者朝廷水师向西登陆印度南部,掠夺了些印度奴仆来,被种姓制度完全洗脑的印度人,估计会让中原百姓再一次大开眼界。

某种意义而言,王伦自认为是在效仿教员,但他做不到那种共产主义的博爱,他更像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所有的宽容和期待,都只针对以汉人为主的华夏内部。

至于其他未征服的诸国、诸民族,实在不好意思,在王伦眼中,他们是华夏崛起最好的肥料,是生是死,是痛苦还是快乐,与我何干?

全世界都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华夏也不能独善其身,所以王伦推行的诸多政策,被文人、读书人、百姓们理解为另外一种“内圣而外王”。

但王伦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将更多的人群拉入到对外战争的受益中来,同时不断限制高财富人群的出现。只要广大的底层百姓们有饭吃、有屋住、有衣穿,能够看得到未来,能够有一条上升的阶级通道,那么新汉这个政权才能够更长久地存在下去。

从这一点来看,王伦又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与前辈王莽不同,王伦的一切理想都是基于现实,他始终在努力地践行着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