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放眼东南

一个好消息是,东南的一些岛国,被中原王朝以手工业品、工业品、农产加工品倾销得已经成为华夏的原料提供国,贸易顺差已经相当明显了,只要派出使者前往游说,肯定会有岛国的国王们为了弥补损失放开奴隶贸易的。

所以朝廷就需要增大对海船建造的投入,从东南诸国大量收购原木,修建船只、组建船队,将廉价的火山灰、奴隶运送回来。

东南的原木、火山灰也不值钱,但朝廷却可以通过规模化的来往运输,继续培养出更多的出海船队,一如漠南一般,也将东南纳入到以中原为中心的经济循环当中。

如今朝廷的官员们已经被王伦锻炼得相当现实,自春秋管仲以来的诸多治世能臣、皇帝们推行的经济政策,也被朝廷反复研究和学习。

王伦提出“经济循环理论”,官员们对比朝廷在各处的贸易情况,就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这一番理论,思想的开放与进步,这大约就是王伦带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了。

于是广西、广东、福建三行省,朝廷又拨款新设了三处大的造船场,民间资本涌入而形成的造船场,也在朝廷的政策下更加繁荣了起来。

前宋时期,由于辽国、西夏的存在,中原王朝对北方、对西北的开拓艰难,民间便自发地开拓东南,王伦称帝后,这一趋势并没有被朝廷强行中止,反而得到了朝廷的大肆鼓励。

可以说王伦称帝十余年以来,朝廷主要用兵的方向一直在北方,但南方也维持了相对的和平,反对朝廷北向的声音一直都有,但这股声音近几年已经慢慢转变了。

南方官员们更希望朝廷主导,凿通皇帝陛下曾经说过的“东南海上丝绸之路”,现在朝廷终于有更大的动作了。

朝廷只是增设了三处官办造船场,南方的许多声音就此平息,这就是王伦执政以来政策连续性带来的好处,便是民间的许多百姓们都知道,朝廷是要将眼光投向东南了!

对日本西海道的战事还在继续,一支装满了倭人奴隶的船队,从大隅国经奄美岛、过小琉球,直入大琉球岛,桃园县便出现了第一批倭人农奴。

王伦对东南的开拓,第一目标仍旧是大琉球岛,也就是台湾岛,如今朝廷只是通过福建移民在岛屿西面中部建了一个小县,王伦的五年目标,是至少移民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