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大明导弹的发展!

1837年3月4日,大西北戈壁滩,一处在地图上没有被标注的荒漠中有几个巨大的铁架矗立在空地上。

在这些铁架子附近还有一些厂房和运货铁轨。

从铁架子上往下看能看到地面上有许多身着工人服装的技术人员正在组装着一个圆柱形物体。

这个圆柱形物体是大明军方研制的一枚重型火箭,这种火箭不同于大明帝国早期的东风1、2型火箭,它是一枚呈三级结构的火箭。

今日是这枚重型火箭的试射日,负责该重型火箭设计工作的是大明装备研发部下属的火箭研发处。

该项目的具体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火箭五人组,也就是当初那五个在江城大学宿舍里面自己造火箭发动机的学生。

其中最为有能力的是钱万林,他现在是整个火箭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众多头衔,简直是科研界的明星。

因为这枚重型火箭是第一次试射,心中没底的钱万林亲自来到了戈壁大漠的发射场来指导技术员们组装火箭。

戴着口罩身着白色科研服的钱万林来到了厂房中视察着组装工作,他身边的几名负责人正介绍着这枚重型火箭的组装进度。

“钱组长,现在这枚代号为长城的重型火箭组装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尾声,最迟后天可以组装完毕送上发射台。”

“我想这枚火箭一定可以发射成功,三级推进装置足够它飞抵5000公里外的预定靶场。”

推进系统设计师王光海给钱万林指着厂房中间躺着的四台大型火箭发动机,这四台火箭发动机是火箭助推器,负责给火箭提供动力。

由于该导弹采用的是三级推进结构,因此除了这四台大型火箭发动以外,还有两台发动机是安装在两个火箭弹体内的。

能用上六台大型火箭发动机的导弹是个很大的家伙,加满燃料和炸弹的火箭足足有270吨重。

这枚被命名为长城的重型火箭是弥补大明帝国在远程火箭上的不足。

大明帝国的东风1、2、3号火箭是属于短程、中程火箭,而长城重型火箭的定位就是远程火箭。

其根本就是为了满足军方对超远距离敌人进行战略打击的需要而研发的洲际导弹。

坦克、飞机组成的闪电战早就被大明军方看不上了。

要长久的确立大明军事霸权和维护大明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就需要军方能够拥有一种新的的武器来创造一种新型的战术来碾压世界各国。

于是导弹这种接近成熟的新兴武器成了大明军方的香饽饽。

这种可以不与敌人碰面就可超视距进行攻击的武器深受大明军方的重视,大明帝国参谋部下辖的作战处就在研究导弹战术,用不了多久大明帝国的军队就能用一种新的战术方式碾压各国。

听完下属汇报的钱万林点了点头,他向下属们叮嘱道:“这种重型火箭的结构复杂,动力系统复杂,切莫粗心大意,可能一颗松动的螺丝就会导致导弹发射失败。”

在向下属们交代完毕后,钱万林还亲自的走到四台发动机面前仔细的查看着发动机喷射口附近的零件。

这些零件都是用耐高温合金制成的,没有强大的材料学是无法研制出这种耐高温合金的。

钱万林知道制造一枚重型火箭可不是单单靠他们火箭研发处的几千名科学家、技术员就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