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盐场查案!大明官营盐场的最后一个灶户!
“多谢老先生。”温体仁说着接过老汉的细布口罩。
其实现在的温体仁已有五十七岁,只不过常年居于官场,看起来比较年轻。
老汉面色有些麻木的点点头,再次弯腰干起活来。
温体仁看了一眼远处躲在凉亭中的监工,悄悄迈步走到老汉身边。
“老先生,我是刚来盐场做事,此地规矩不怎么懂,您能给咱说说吗?”
“后生,看你这样子,应该是出身大户人家吧?愿意来盐场做事,看来是被逼到绝境了?”
老汉转脸打量温体仁一番后,直接做出了判断。
“诶,老先生,不瞒你说,我家中这些年确实遭了难,无奈之下来广东谋生,不想路上被歹人抢走盘缠,无奈之下只能来盐场混口饭吃。”
温体仁作为官场老手,很快就给自己编出一个身份和来头。
“哦,原来是这样,谁都有遇难的时候,既然来了盐场就好好干,在这饿不死人。”
老汉边说边拿着沙耙干活。
温体仁赶忙持沙耙跟上后者的节奏。
“老先生,咱这盐场这么大,每月产盐规模应该很大吧?”
老汉听到这,神情出现些许变化,开口道:“这盐场占地一万八千亩,每月出盐的数量也不一样,天好的时候能出五六千石盐,天不好的时候能出两三千石。”
温体仁听着老汉的话,心中快速盘算起来。
现在的大明朝,食盐的价格波动很大。
北境这些年天灾频发,一石食盐能值一枚银币,相当于以前的一两银。
在江南地区,因为靠近两淮产盐地,盐价基本都维持在五十枚铜币的价格。
在西南,西北等地产出的矿盐中,由于开采成本大,价格也将近一枚银币。
按照现在京城的盐价每石八十铜币算。
三千石盐高达两万四千枚银币!
“我的天,香山盐场竟然有这么大的产量!那为何城中的盐商每石盐要卖到一两银子?按理说,靠近产盐地,百姓应该能吃低价盐才是啊。”
温体仁看着老汉开口询问一句。
不等后者说话,在两人身后猛然出现一声暴喝声。
“你们两个不干活凑在一起做什么?不想干就给老子滚蛋!”
温体仁扭头一看,是刚才在凉棚中的监工,他手持马鞭横眉竖眼的瞪着自己二人。
“六爷,您消消气,这后生初来盐场做事,私下里问我些规矩。”
老汉陪着笑脸凑到监工面前。
啪!
监工看到后者,挥舞着手中的马鞭,直接抽在后者干瘦的脊背上。
“老刘头,你在咱盐场也是老人了,带新人做事规矩点,别想着偷懒,不然让你连口稀粥都喝不上!”
监工说完后,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温体仁才迈步离开。
老刘头苍老的眉头紧皱在一起,强忍着马鞭在背后抽打出的血痕,默默的捡起沙耙继续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