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整肃分层,教学改制!(求订阅)

方子业明目张胆地将袁威宏的提议给拒了,这是袁威宏自己都没想到的。

更靠近方子业的彭隆心里有疑,难道在此前方子业和袁威宏都没对过口风的么?

几乎所有人都往方子业的身上投来异色,目光交织下,方子业的表情依旧不变。

“那就先这样吧。”袁威宏虽坐在了主任的位置上,虽觉有些失了颜面,可也没为了保自己的威信强压方子业。

只是在交班结束后,袁威宏带了一队人去查房的路上,袁威宏才四十五度偏身看向方子业方向。

秦葛罗大哥与金宏洲大哥搂着李源培等人非常默契地转过了身去。

“师父,现在我们科室没有正高,我们要做的是守成,应该三个组三位一体,先稳固好科室里既有病种的常规治疗方案。”

“如果我们这时候就开始搞大段骨缺损的治疗,底子实在还不够厚。”方子业知道袁威宏其实想对标同济医院段宏教授组。

可段宏教授组如今是真正的人才济济啊,从上到下,每个层次的资源都颇为丰硕。

即便吴轩奇下了恩市,依旧不减组内的底蕴。

段宏教授组下,如今还有即将升正高的钟文渊,副教授龙源,主治陈泰临,新晋本院医师郭海超。

袁威宏最多也就是比龙源副教授要老练一丢丢,秦葛罗大哥的资质有限,根本没办法和主治中混得风生水起的陈泰临媲美。

金宏洲也就是普通的主治水平,就这三瓜两枣的人物,真的谈不上任何底蕴。

人力底蕴都不够,谈何创新开拓?

方子业如果没去疗养院,或许看不清楚这些分层,但方子业毕竟是去了疗养院,也对段宏教授这一级的人力陈设与储备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

袁威宏认真看了方子业几眼,默默地点了点头:“一起去查房吧……”

“秦葛罗,你对组里的大部分情况都比较熟悉,你负责介绍病历的兜底……”

韩元晓四月份从手外科回创伤外科后,接手了原来邓勇的组。

袁威宏回国后,也就是上个月,并未第一时间跟韩元晓教授,而是去了彭隆副教授的组里缓了一个月。

韩元晓如今事发被调查,停了一切工作,袁威宏也属于是硬着头皮中场接手病人。

韩元晓被叫停临床工作后,秦葛罗一直都努力地学着“带组主任”的样子,对组里的病人做了归纳。

这会儿有机会,他巴不得赶紧交出去:“目前我们组一共有十三个病人,八个术后,五个术前。”

“术后病人其中四个已经可以出院,另外两个可以等着出院,还有两个毁损伤术后有了感染,可能需要延长住院时间。”

“另外五个未做手术的,两个骨盆骨折,一个股骨中段骨缺损,一个全髌骨缺损,另外两个则是来做功能重建术的。”

袁威宏早就知道了这些术前病人的诊断,因此脸色并无觉得怪异,但方子业却听出了蹊跷:“韩教授现在还在做全髌骨缺损?”

全髌骨缺损的重建术,做起来可不容易,之前宮家和教授都觉得颇为吃力,如果不是颇精通这种术式的吴轩奇加入到团队里来,方子业等人也会多费不少的功夫。

而且还不如吴轩奇那般知道一些小技巧。

“最近几个月,韩教授比较累,经常会礼求段宏教授过来这边做手术,学了将近三个月,这一台髌骨重建是韩元晓教授单独主刀的第三例手术。”秦葛罗细心汇报道。

所有人都在成长和长进,韩元晓升任正高已经有了三四年,一直都在慢慢地积累。

他也还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他本来就会骨缺损的手术术式,再学三个月可以单独开展髌骨缺损的重建,属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基本功的底蕴在那里。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如今的韩元晓或许不是方子业一年前熟悉的那个韩元晓教授,他是真的想要做实事了的。

只是“时运不济”,被人挖了当初。

“全髌骨缺损的重建会比较难,子业你会做吗?”袁威宏的眉头紧皱着。

专业的创伤外科医生,都会对全髌骨缺损的重建怀有敬畏之心。

“没问题的师父,之前在疗养院的时候,我和同济医院的吴轩奇教授合作过很多台。”

“我们先去查房吧……”

方子业跟在袁威宏和秦葛罗等人身后,全程都未表态,即便是袁威宏偶尔让方子业说话,方子业也是微笑婉拒。

查房的过程很慢,大概用了一个小时十分钟。

这种查房速度算是创伤外科非常慢的速度了。

查房结束后,该安排手术的安排手术,只是袁威宏又是第一时间地将方子业带进了主任办公室。

区别是这一次袁威宏带方子业进主任办公室是绝对的“主场”优势。

袁威宏就是病区里的行政主任。

“你怎么查房的过程中全程不说话?”袁威宏进门后,一边开始整理自己刚买的茶杯,打算消毒,一边让方子业去拿茶叶。

“师父,我在审评我们团队。”

“早上秦葛罗大哥给我说的关于韩元晓教授的事情,对我的触动颇大,我也才意识到,我离开医院将近有十个月。”

“所以,我对大家的认知,肯定不够客观和全面。”方子业回道。

“是这个茶叶吗?”

“都行。”袁威宏点头。

方子业则是拿起新的茶壶茶杯、水壶去里间清洗。

洗了一会儿后,袁威宏在外面实在无事,就走了进来,问道:“那你审评得怎么样呐?”

“我们组的这些人?你看起来是不是觉得都是歪瓜裂枣?”

方子业立正转头,摇头,声音沉稳:“不,师父!~”

“我没有这么想过。”

“事实也是如此。”

“我们科室,成熟开展毁损伤保肢术和功能重建术已经一年多,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对这个病种颇为熟悉。”

“师父您应该知道,下肢的毁损伤,应该是我们创伤外科急诊中的最终末病种之一了,它代表着急诊创伤的最顶层病种。”

“对这样的病种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长时间的磨练,就是厚积薄发的一种。”

“而且,秦葛罗大哥、李源培等人都是全程参与且贯通了我们病区研发讨论毁损伤保肢术全程的熟手,耳濡目染之下,他们在查文献、纠正细节的方向选择以及做事选择方面,也有了成熟的历练。”

“他们纵向对比同龄人,可不是弱。”

“更不能用歪瓜裂枣来形容了!~”

“资质不等同于天赋。”

方子业的眼神笃定,内心也是非常清晰。

资质不同于天赋,至少不等同于天赋。

资质代表了一个人的潜力或能力水平。拥有好的资质意味着一个人有成为大人物的可能,资质是潜在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学习才能转化为实际的成就。

天赋是指一个人天生具备的某种特殊能力或技能。它通常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领域或方面的天生优势。

好比华国的高考,同样的分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等同的资质,并不代表相同的天赋。

一些贫穷地区的孩子,能够考到与大城市里接受过高端教育资源的孩子同等的分数,所靠的就是天赋。

毁损伤保肢术,几年前属于是创伤外科超纲的病种,是无法行保肢术治疗的。

既往的近百年,毁损伤的治疗金标准就是截肢术治疗。

毁损伤保肢术的研发,是跨越性的进步。

是创伤外科急诊手术进步的一种里程碑式的突破,它不仅仅只是会惊动国内的一些创伤外科大咖这么简单。

它本来就足够高端,科室里的学生也好,本院医师也好,从头到尾地细致参与和接触了这个术式的研发,那么他们所积累的底蕴,就是与其他医院的人不一样。

从相对最难的创伤外科急诊进发而逐渐熟悉了诊治流程后,他们的积累和底蕴,一定会相对高于他们的同龄同天赋的人。

“可惜底蕴都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的,我们也不能一蹴而就地给子业你提供最强的底蕴。”袁威宏的表情僵化后变得萧瑟起来。

李国华、楚老教授他们一辈,给科室里带来的底蕴除了全省创伤外科的前三之外,还培养了邓勇、董耀辉老教授这么一批创伤外科顶级的教授。

如果董耀辉老教授还在世,如果邓勇也没有“犯错”,如果韩元晓教授如今还在科室里的话,局面会相对好很多。

同样的,邓勇、韩元晓、楚老教授等人也培养了一批类似于袁威宏、陈芳、彭隆、张子曦这样的年轻一辈,只是大家都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

方子业算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异突。

“师父,没关系,路可以一步一步走。”

“我现在越来越认可之前李国华老教授对邓勇老师的‘处理’。”

“如果宋毅老哥没有气到段宏教授那边的话,几年之后,他的成就不会亚于师父您。”方子业一边说着,一边将茶壶和水杯倒扣。

等会儿用开水再烫洗消毒一遍就可以勉强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