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长孙无忌:凌烟阁臣,二十四首

长孙无忌,这位在唐朝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宛如一颗耀眼却又命运多舛的星辰,高悬于初唐的政治天空。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其名字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盛世紧密相连,更是唐高宗李治登基初期的关键辅政大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少年时与李世民的相知相惜,到成为李世民登基的关键助力,再到在贞观之治中发挥核心作用,最终却在权力的漩涡中蒙冤陨落。他的每一步,都深刻影响着唐朝初期的政治走向,其经历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值得后人深入探究与品味。

一、成长背景

(一)家族渊源

长孙无忌出生于显赫的官宦世家,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长孙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智慧闻名于世,在隋朝的边疆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多次出使突厥,凭借着非凡的谋略和胆识,成功分化突厥势力,为隋朝边境的安宁立下赫赫战功,其威名远扬塞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着极高的威望。长孙无忌的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励之女,出身北齐皇族的她,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贵族气质。这样的家族背景,为长孙无忌提供了优渥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使他从小就接触到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与信息,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少年经历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长孙无忌幼年时,父亲过早离世,家庭瞬间陷入困境。他与妹妹被异母兄长赶出家门,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境地。幸运的是,舅舅高士廉及时伸出援手,将他们收留抚养。高士廉同样出身名门,学识渊博,为人宽厚,在他的悉心教导下,长孙无忌自幼便勤奋好学,对文史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博通经史子集,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智慧。在舅舅家中,长孙无忌结识了李世民,两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很快便建立起深厚的情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情谊愈发深厚,后来高士廉将妹妹嫁与李世民,亲上加亲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为长孙无忌日后追随李世民,共同开创大唐基业埋下了伏笔。

二、初入仕途与追随李世民

(一)晋阳起兵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正式拉开了反隋的序幕。此时的长孙无忌,毅然决然地前往投奔,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在唐朝统一战争中,长孙无忌始终紧紧追随李世民,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勇气,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无论是与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的激烈交锋,还是对各地割据势力的逐一平定,长孙无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唐朝的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逐渐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天策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二)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后,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皇位争夺日益激烈,矛盾逐渐激化。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中,长孙无忌坚定地站在了李世民一边。他与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日夜商议,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果断采取行动,以避免被李建成先发制人。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在政变当日,长孙无忌亲自参与谋划,精心部署每一个环节,他带领亲信部队,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协助李世民成功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彻底清除了争夺皇位的最大障碍。这场政变的成功,为李世民顺利登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后,长孙无忌因功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李世民即位后,他又升任左武侯大将军,成为唐朝政权核心层的重要人物。

三、贞观之治中的关键角色

(一)位极人臣与权力巅峰

贞观元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由于他在唐朝建立和李世民登基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功劳被评为第一,晋封为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他深受唐太宗的宠信,时常能自由进出皇帝的卧室,这种特殊的待遇在朝中大臣中极为罕见,足以彰显他在唐太宗心中的重要地位。此后,他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唐朝宰相之一,尽管他多次辞让宰相之位,但他在朝中的影响力却丝毫未减。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长孙无忌历任司空、司徒等职,封赵国公,成为唐朝位极人臣的权臣。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表彰功臣,命人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这无疑是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认可和褒奖。

(二)政治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