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浓稠如墨,将燕京大学实验田基地紧紧包裹。张启躺在狭窄的床上,辗转反侧,双眼直直地盯着天花板,脑海里不断回放着白天与谢振邦教授、吴兴川交流的画面。
窗外,微风拂过稻叶,沙沙作响。
“张启啊,如今这舆论的压力,你我都清楚,转基因水稻的推广,难呐……”谢振邦教授沉重的叹息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吴兴川也无奈地摇头:“大家对新技术的恐惧,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
张启翻身坐起,双手用力地揉搓着脸庞。上一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铺天盖地的谩骂与污蔑,像尖锐的刺,扎在他的心上。他耗费了整整六十年的心血,研究的国产技术转基因水稻,却始终未能得到正式推广,壮志未酬,抱憾而终。
可命运弄人,他竟穿越到了这一世。刚得知这个事实时,张启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他发誓要改变历史,逆天改命,让转基因水稻造福人类。但此刻,现实却如同一堵冰冷坚硬的高墙,横亘在他面前。
这一世,舆论环境依旧糟糕透顶。网络上、大街小巷里,充斥着对转基因技术的质疑与恐惧。有人说吃了转基因食品会改变人类基因,断子绝孙;有人声称这是资本的阴谋,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每一条负面消息,都像一把钝刀,一点点地消磨着他的希望。
张启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那片在月光下影影绰绰的实验田。那里,承载着他的梦想与希望,一株株水稻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他诉说着无声的鼓励。他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疼痛让他的眼神愈发坚定。
“我绝不放弃。”张启低声自语,声音虽轻,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他深知前方的路荆棘密布,但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让科学技术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他愿意做那个披荆斩棘的勇士。他要在这黑暗中,为转基因水稻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
张启想了一会儿,实在睡不着觉,就打开了平板电脑。一篇篇恶毒的文字铺天盖地的映入他的眼帘。
有一条微薄得到了他的关注,这是一个叫做“大路铺子的居士”网民指名道姓的攻击谢振邦教授。他写道:
“这个叫谢振邦的砖家,孟山都到底给了你多少钱,不遗余力的推广转基因,还恶意攻击反转的爱国志士!
说实话的,我就想问一句,转基因的好处是什么?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候根本没有转基因这玩意,水稻甚至都没有使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们自己能留种子,做出来的米饭也很香。而且,每年的产量根本吃不完!
你们这些所谓的专家,这些拿着孟山都的钱的转基因鬼们,你们打着‘科学’的旗号,竭斯底里的推广转基因,意欲何为?”
张启的目光定格在屏幕上那一行刺目的字——“孟山都到底给了你多少钱”,刹那间,一股怒火从心底熊熊燃起。
他太清楚如今的舆论环境了,那是一片毫无理性可言的混沌之地,在这里,事实与道理被弃如敝履。人们只要瞧见自己不待见的事物,便不假思索,劈头盖脸地破口大骂,“孟山都的走狗”三个字就像一顶随意扣下的帽子,不管合适与否。
哪怕你是炎黄二帝、上古圣贤,为科学技术说上一句公道话,也会被无端地污蔑为“孟山都的走狗”。就拿那个叫“大路居士”的网名来说,没有经过任何调查,也没有一丝事实依据,一张嘴就给人定了调子,断定别人拿了孟山都的钱。还没等辩论开始,就先把人踩在脚下,泼上脏水,不由分说地将人定义成“拿孟山都钱财办事的人”。
可悲的是,像“大路铺子的居士”这样信口开河、满心恶意的人,在网络上俯拾皆是,并且不知何时,竟成了舆论的主流形态。他们躲在虚拟的网络ID背后,肆意宣泄着情绪,让真相在铺天盖地的谩骂与污蔑中愈发模糊,也让真正为科学技术努力的人,举步维艰。
张启的呼吸急促起来,胸膛剧烈起伏,满心都是对谢振邦教授的不平。在科研领域,谢振邦教授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身为科技部高级顾问,他的经历就是一部鲜活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