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原孟山都总部

话音刚落,原本就安静的汇报厅瞬间变得落针可闻。院士们纷纷坐直了身子,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兴趣。记者们更是忙不迭地调整手中的相机、拍摄仪,将镜头稳稳地对准项栋梁,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画面。

项栋梁轻点手中的遥控器,屏幕上切换出一幅幅专业的图表和数据。他开始娓娓道来:“在当前的农业科技领域,转基因技术已经取得了显着成就,从提高作物产量到增强作物抗逆性,它的优势不言而喻。但科技总是在不断进步,我们也在持续探索。未来,转基因技术很可能会与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深度融合……”

小主,

只见项栋梁轻点手中的遥控器,屏幕上的数据图表随之切换,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在汇报厅中回荡:“大家都知道,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它能够对生物体自身基因组进行精确改造,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实现基因的插入、缺失或替换,在医疗、农业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比如在农业上,通过基因编辑可以改良农作物自身基因,增强其抗逆性 。”

说到这儿,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全场,接着道:“但即便如此,转基因技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从技术原理来看,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的特定基因片段转入目标生物体,使它获得原本没有的全新性状。这种跨物种的基因转移,能带来基因编辑技术无法实现的全新功能。比如,把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转入玉米,让玉米获得抗虫特性,这种外源基因赋予的全新能力,是单纯编辑自身基因难以达成的。”

“从应用成果上讲,”项栋梁继续说道,“经过多年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已取得显着成效,大量转基因作物已实现商业化种植,像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等,在全球广泛种植,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做出巨大贡献。这些成熟的应用体系和庞大的产业规模,是转基因技术不可取代的有力证明。”

院士们听得全神贯注,不时微微点头,记者们手中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重要的时刻。一位院士忍不住提问:“那在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上,转基因技术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项栋梁胸有成竹地回应:“随着科技进步,转基因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一方面,新的基因编辑工具也能为转基因技术所用,让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更加精准高效;另一方面,转基因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拓展种植区域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所以说,基因编辑技术与转基因技术并非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一起推动生物科技不断向前。”

项栋梁站在演讲台前,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而自信,整个汇报厅里的人都屏气敛息,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述。

“各位,我们都清楚,农业的发展进程是一部波澜壮阔、不断进化的历史。从远古时期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每一次的变革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而当下,我们正站在转基因技术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节点上。”

“袁隆平院士,这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农业领域的泰山北斗,曾明确且笃定地指出,转基因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袁老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农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做出了这样高瞻远瞩的判断,这绝不是毫无根据的随意言论。”

“首先,从全球粮食需求的严峻形势来看。当今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短短几十年间,全球人口将突破百亿大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需要养活的人口越来越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然而,传统农业的增产方式,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后,如今已经触及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而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就像是一道曙光,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它能够通过精准的基因编辑技术,将优良基因导入到农作物当中,让作物自身具备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就拿非洲地区来说,曾经玉米螟肆虐,让当地的玉米种植业遭受重创,粮食产量大幅下滑。但自从引入了携带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后,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种转基因玉米凭借其自身的抗虫特性,有效抵御了玉米螟的侵害,产量提升了40%以上,成功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粮食供应,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

“其次,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深入剖析。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为了防治病虫害,大量的化学农药被广泛使用。这不仅对土壤、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在农药的生产、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以农药生产为例,其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合成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污染物。而转基因技术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让作物自身具备抗虫性,能够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巴西,大规模种植转基因大豆后,农药使用量相较于之前降低了50%。这不仅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让土壤得以休养生息,水源更加清澈洁净,而且节约了大量用于农药生产和运输的能源与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者,在农产品品质改良方面,转基因技术同样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更追求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储存期长等更高品质的农产品。而转基因技术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例如,富含维生素A的黄金大米,它的出现就是转基因技术在改善农产品营养成分方面的杰出成果。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由于饮食结构单一,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症,黄金大米的推广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拯救了无数儿童的视力和健康。还有口感更甜、储存期更长的转基因番茄,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美味番茄的追求,而且延长了番茄的销售周期,减少了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浪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转基因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它绝不是农业发展的终点。科技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未来农业技术必定会朝着更精准、更节能、更安全可靠的方向大步迈进。就拿当下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来说,虽然它与转基因技术在原理和操作上有所不同,但同样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基因编辑技术或许能够与转基因技术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迈向新的高度。”

“在精准性方面,未来的农业技术将能够更加精细地调控作物的基因表达。通过对作物基因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操作,我们有望定制出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作物品种。无论是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区,还是寒冷贫瘠的高原地带,都能培育出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从而极大地拓展农业生产的空间。在节能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开发出完全依赖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农业生产模式。例如,利用太阳能驱动的灌溉系统、智能化的温室大棚,通过吸收太阳能来调节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实现农作物的高效生长。这样不仅能够彻底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而且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在安全性上,未来的农业技术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确保农产品对人体完全无害,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另一方面,让作物在各种极端气候条件下,如洪涝、干旱、高温、低温等,都能稳定生产,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

台下的院士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露出思索的神情,对项栋梁的观点表示认同和赞赏。

记者们则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语句,手中的相机也不时闪烁,记录下这重要的时刻。一位记者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项总,您刚才提到未来农业技术,能不能具体说说可能会有哪些突破性的技术出现呢?我们都非常好奇。”

项栋梁微笑着回应:“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就目前的科研趋势来看,合成生物学或许会成为未来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它能够通过对生物系统的重新设计和构建,从头创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作物。想象一下,我们或许能够设计出一种作物,它不仅能够高效地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还能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清洁能源,实现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