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原孟山都总部

第二天,没有美国农业部长的陪同,张启亲自带领着二十几位院士前往原孟山都总部。孟山都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

当众人抵达时,映入眼帘的是,原本孟山都的招牌已经被换成了神农科技集团的标志。

大门口的雕像也焕然一新,不再是曾经孟山都的标识,而是中国上古三皇的雕像。

神农氏雕像居中,他手持草药,目光坚毅温和,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华夏几千年农耕文明的起源与传承;伏羲氏雕像在一侧,他睿智的眼神中透着对世间万物的洞察;轩辕黄帝雕像则气宇轩昂,尽显一代帝王的风范。

张启,作为神农科技集团的董事长,如今已然是这里的最高领导人。早几年前,神农科技集团就成功收购了孟山都,曾经风光一时的孟山都如今已成为历史。

一走进公司园区,热闹非凡的场景让人应接不暇。

除了来来往往、肤色各异的员工,还有形形色色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忙碌着。

瞧,那边身形小巧灵活的机器人正熟练地清扫着路面,所经之处一尘不染;体型稍大的搬运机器人,稳稳驮着沉重的货物,在园区里有序穿梭,效率极高。天空中,大夏国着名的大疆无人机嗡嗡作响,它们或进行高空监测,或执行物资运输任务,像训练有素的空中卫士。

集团的员工构成则十分多元,有当地的白人、黑人,也有黑头发黄皮肤的大夏国人。员工们见到张启,都毕恭毕敬的行礼。张启微笑着向大家点头示意,随后对身旁的院士们说道:“咱们神农科技集团收购孟山都后,整合了双方的优势资源,如今这里的科研力量更加强大,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农业科技的新方向,未来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可能。”

院士们一边听着张启的介绍,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对这里的新变化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他们穿梭在办公区域和科研实验室之间,感受着神农科技集团蓬勃的发展气息。

众人在园区里四处参观,张启走着走着,突然脚步一顿,抬手指向不远处正与团队热烈交流的身影,兴奋地对身旁院士们说道:“看,那位就是如今执掌神农科技集团美国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项栋梁。”

谁能想到,如今在全球农业科技领域叱咤风云的项栋梁,曾经只是一名普通记者。刚接手这原孟山都的好几万员工时,大家心里都犯起了嘀咕,毕竟隔行如隔山,对他的能力满是担忧。但项栋梁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沟通能力与学习能力,迅速融入团队。每天他总是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主动和各个部门的员工交流,了解业务细节,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在项栋梁的带领下,团队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短短几年间,就成功开发出200多种专利。这些专利如今都牢牢攥在我们大夏国自己的手中,成为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宝贵财富。

这时,项栋梁结束了讨论,快步朝张启等人走来。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步伐坚定有力,眼神中满是自信与热忱。

走近后,项栋梁先恭敬地向张启问好,接着又热情地和院士们一一握手。

“项总,这几年在你的带领下,咱们的成果有目共睹,太了不起了!”张启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项栋梁笑着摆了摆手,谦虚地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咱们把全球的人才和资源整合起来,才创造出这些成绩。”

一位院士好奇地问:“项总,刚接手这么庞大复杂的业务时,一定困难重重,您是怎么克服的呢?”

项栋梁陷入回忆,感慨道:“困难确实多得数不清,但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不断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想法,把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慢慢地,业务就走上正轨了。”

在愉快的交谈中,众人继续在公司园区里深入参观,亲身感受着神农科技集团在农业科技领域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

众人在公司里饶有兴致地参观许久,处处都彰显着神农科技集团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活力。之后,首席执行官项栋梁引领着众人来到宽敞明亮的汇报厅。

汇报厅前方,一块巨大的屏幕散发着科技感的光芒。项栋梁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谦逊而自信的微笑,说道:“各位院士、媒体朋友们,接下来请允许我发表一些演讲,主要谈谈转基因技术在未来的新发展方向,以及大家都很关心的,转基因技术到底会不会被取代的问题。这也是我和团队这些年潜心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