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因何与科学格格不入,甚至反智反科学?答案在这里!》
本文仅仅就事论事,无意不敬诺奖作家莫言、清华退休教授柳冠中。
他们是天上的星星,我是地上的石子。
但他们两人都犯了很多人文学者同样的错误:对科学从不理解到误解、再到格格不入!
清华退休教授柳冠中有一个视频称:他曾当面责问科技部领导:"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银行、无人酒店,人去哪儿了?科技没有了人,还要科技干嘛?"
他这样理解"无人控制技术",你是不是醉了?
当时的科技部领导一定是哭笑不得吧?
那些搞自动智能科技的科学家工程师也一定哭笑不得吧?
这是典型的人文学者的直线思维,望文生义,根源是对日新月异的科技从不理解到误解、直到偏见
对科学的误解,同样表现在诺奖作家莫言身上。
他也犯了很多人文学者同样错误: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对待科学。
莫言在巜过好每一天的日子》中写道:
"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
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
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
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
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空调、电灯、电视、网络,这些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成果悉数被莫言奚落。
按照他的说法:现代科技成了恶魔,他不懂得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简直不可思议!
他还写道:“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
在他眼里,“科学”成了“病态发展”,所以他要用文学对抗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