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院士再次打脸潘宗光

“他把念阿弥陀佛往生类比成电视接收信号,这是对声学和通信原理的严重曲解。

声音作为机械波,遵循亥姆霍兹方程等波动理论,其传播依赖于介质,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衰减。而通信信号是电磁信号,以香农的信息论为基础,通过复杂的调制解调技术传递信息。比如5G通信,利用毫米波频段,实现高速率、低延迟的数据传输,背后有着严密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

两者本质截然不同,念诵佛号没有任何编码调制过程,无法像通信信号一样传递特定信息,他却把这两个毫无关联的事物强行类比,用一个日常可见的信号接收现象,去解释往生这种毫无科学依据的超自然概念,这是典型的错误类比,只会让大众对科学和宗教都产生错误的理解。”

张启接着说:

“他这个人,还主张佛学与科学殊途同归,对因果的探索一致,这明显是混淆概念。

科学探索因果是基于实证研究,像医学研究疾病,从细胞、分子层面,通过大量临床试验,确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例,经过无数次实验,从大量的植物样本中筛选、提取,最终确定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这是科学因果探索的典型。而佛学的因果更多是哲学和道德层面的观念,缺乏科学的量化分析和实验验证,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潘宗光把科学严谨的因果论证与佛学宽泛的因果观念等同起来,用未经科学验证的佛学因果去诠释科学的因果关系,是在错误地解读科学,把没有科学依据的观念强加于科学之上。”

潘建伟接过话茬:

“他借助量子纠缠理论的概念,认为意识可以影响物体、环境与生活,甚至创造及改变我们所认识的世界,这完全是对量子纠缠的错误解读。

量子纠缠是一种极其神秘而奇妙的现象,它指的是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时空距离的紧密关联。这种关联是如此的特殊,以至于即使这些粒子在空间上相隔甚远,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能够瞬间发生,仿佛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纽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了验证量子纠缠的非定域性,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名为贝尔不等式实验的研究。这些实验通过精确测量微观粒子的某些性质,如自旋方向等,来检验量子纠缠是否真的违背了经典物理学中的定域性原理。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量子纠缠确实具有非定域性,这意味着微观粒子之间的关联是超越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空间和时间限制的。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量子纠缠这种微观粒子间的超距关联仅仅存在于微观世界中。虽然它在微观领域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特性,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宏观世界,尤其是与意识这一宏观现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