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幕掩月藏军影

十六日,歇息了一日的金国主力大军拔营,留下一片狼藉的东关,向着巢县进发。

韩棠的武锐军劳而无功,只能回到巢县西北侧的汤山,稳固大营,与固守巢县的靖难大军以及在龟山上建立大小营寨的鄂州大军相持。

十六日下午,金军主力大军渡过了巢县东南侧的清溪河,并在清溪河畔扎营,似乎想要凭借清溪河来阻挡可能的追兵。

而后,金军大营就遭遇了巢湖水军梁子初的夜袭。

这厮已经都快疯了。

要说梁子初的战斗决心那是一点都不缺,别说别的,巢湖水军在开战伊始就未战先溃,统制盛新都跑到了大江以南,几个统领官不是逃跑就是投敌,只有梁子初一人跑到巢湖中去打游击。

这份决心与意志,甚至能算得上两淮开战初期的唯一亮点。

然而梁子初的忠义之举,在洞庭湖水军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是,你们统制官盛新知耻而后勇,最后战死在了采石矶,但洞庭湖水军统制官李道可是实打实的以弱击强,临阵斗死,以近乎全军覆没的代价重创了金国水军,哪怕拿到史书上来说,不也比巢湖水军好听吗?

更别说洞庭湖水军残部依旧悍勇,在东关之战时,统领官李琦不止覆灭了金国水军,更是与完颜郑家同归于尽,几乎创下了开战以来的最高毙敌记录,就连阵斩大怀贞在这项军功面前都不够看。

可于此同时,梁子初先是到石梁河阻拦武胜军溃军,却因为靖难大军包围圈设置得太好而没有建功。

随后巢湖水军又赴合肥协助成闵,又因为鄂州大军过于凶悍而劳而无功。

如今东关之战梁子初作为第二阵,眼睁睁的看着洞庭湖水军将裕溪烧成了火河,却毛都没有捞到一根。

天杀的,就连山东来的何子正都有破阵之功,巢湖水军从头到尾却只有协助大军撤退的功劳。

了解内情之人知道梁子初是纯粹的数奇,不了解的还以为巢湖水军畏敌畏战呢!

也因此,梁子初几乎是声泪俱下的向刘淮与成闵进行了请战,而刘淮为了不打击巢湖水军的积极性,同时为了秉承绝对不能让金军过得舒服的原则,点头应允。

十六日夜间,乌云密布,巢湖水军七百甲士,撑着舰船,偃旗息鼓,从巢湖与裕溪的河口进入,复又转向了裕溪的支流清溪河。

而此时金军扎营的地方,正是清溪河以西,两座唤作旗山与鼓山的小丘之间。

如果从事后复盘来看,梁子初所仓促发动的这次突袭在一开始就出了大问题。

今夜是乌云将明月遮挡,易于藏身不假,但金国水军刚刚全军覆没,正是处于极其应激的反应中,对于水面上的威胁十分敏感,不止派遣了大量的游骑探马,甚至在清溪河口建立了一座简易浮桥,既是遮挡,又是预警。

说句难听的,就今夜这种情况,从陆上突袭金军的成功率反而更大一些。

巢湖水军的舰船刚刚驶入清溪河,就已经被游骑军使发现,并且急速传讯到金军大营之中。

在大营东南侧最外围靠着清溪河的是武平军第二、第三猛安,在李克难的指挥下,小营迅速变得灯火通明,准备迎敌。

到了这一步,这次夜袭已经算是失败了八成,但梁子初却是已经不管不顾了,直接下令甲士下船,亲自打头阵,强行杀入金军大营之中。

照理说,这种行为实在是过于莽撞,过于不理智了,任何一个成熟的指挥官都无法下达类似的命令。

然而战争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此了。

战争从来都只是个混沌的模型,因为每场战争都是人类在付出最宝贵的生命来互相搏杀,每个人混杂在其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与行动,人才是最复杂的,而由如此多复杂之人组成的战争的走向往往会出人意料,难以预测。

也因此,世界战史上往往会出现单骑入阵敌万军不敢挡,或者被保护得最好的主将死于流矢之类的事情,这些事情明明不可能发生,但它就是发生了。

具体到这一夜,那就是即便武平军已经反应了过来,即便武平军第二将亲自坐镇营寨,即便武平军的战力相对于寻常宋军来说要高出一大截,但是当巢湖水军甲士猛然杀入之时,这个金军外围营寨还是产生了巨大的混乱。

梁子初是真的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