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靖难大军往山东拉人的行动如火如荼。

北固楼上的酒宴也是风风火火。

不知道是因为赵密没有参加过如此高规格的宴会,还是说他知道自己被杨沂中拿捏,没的选,干脆破罐子破摔。

他带着几名殿前司的将领以及总管勾当之类人员在宴席上酒来杯干,放浪形骸,热情的不得了。

当然,对于主战派的士子来说,虽说对金国的战事免不了用兵,他们大多数也是不想与这些丘八为伍的。

如果不是辛弃疾上来就拿出来《元夕》这种等级的诗词,他也是很难混进士大夫圈子的。

也因此,参与这次宴会的士子比较少。

然而人数虽少,但规格却一点都不低。

主持的是张孝祥,作陪的是朱熹、陆游、辛弃疾、陈亮和杨倓。

说句实在话,就这个阵容,摆出来在宋史上都能吓人一跳,赵密一名区区的步军司指挥使,还要啥自行车?

也因此,赵密并没有感到任何屈辱,反而与有荣焉,甚至事先准备了几首歪诗,就准备与这几个名士作唱和。

但愿别太丢脸。

张孝祥也知道赵密的文化水平不行,所以没有任何为难的意思,只是行酒令而已。

但酒令这种东西不同层次的人玩法是不一样的。

赵密跟武人玩的时候黑话切口连带着骂街就不断,但士大夫都是文雅人,哪能这么玩。

也因此,哪怕最简单的飞花令,赵密也依旧难以招架,全靠酒量死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连舞姬与歌女都上了两轮,众人微醺之时,话题也自然说开了。

“俺们殿前司最能识得好汉了!”赵密对着辛弃疾举起了酒杯:“你们的刘大郎君乃是一等一的好汉,俺在这里敬他一杯。”

辛弃疾与陆游同时举杯,一饮而尽。

赵密哈哈大笑,同样将手中酒水喝干,随后叹了口气:“只是不知道为何今日刘大郎不来,是不是瞧不起俺?”

这话就有点重了。

辛弃疾还没有说话,陆游摆手笑道:“我们这些军中文士想要跟赵将军结交,尚且还得需要张先生寻个机会,刘都统来实在是太犯忌讳,来不得,来不得……”

赵密拍了拍额头:“确实确实,醉了,酒后之言,当不得真,当不得真。俺再自罚一杯。”

这厮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肚子里仿佛有个无底洞,又是一杯酒下肚,打了个酒嗝后方才叹了口气:“唉,说实在的,俺是真的想要与刘大郎结交,以后外放,也好有个照应。”

辛弃疾微微一愣,试探着问道:“将军要外放到何处?”

赵密端着酒杯,咧着大嘴说道:“还能去哪里,自然是去两淮呗,郡王马上就要当宣抚使了,到时候俺也得跟着郡王一起出镇。”

说着,赵密对杨倓举了举酒杯。

其余人只道是赵密在席间说起了杨沂中,自然得对他儿子有所表示。

但杨倓却知道,这是因为赵密不得不出镇,发泄不出心中怨气而做出的负气之举。

赵密想来参加这种宴席吗?

怎么可能?

他已经六十多了,在中枢混了几十年,怎么可能这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如何不知道这是犯忌讳的事情?

然而这却是杨沂中的直接命令,刚刚得罪过这名胡子衙班的赵密根本不敢违抗,只能硬着头皮来了。

原本赵密还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能敷衍过去。

待到他看到杨倓之后,一切都明白了。

杨沂中就是要将赵密与靖难大军绑定在一起,造成一种禁卫军将领与外军节度交通的局面。

赵构倒不会因为这点事就把赵密杀掉,但疏远外放却是免不了的。

到时候,杨沂中会不会出镇两淮说不定,但他赵密一定会被撵出中枢!

人与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若是虞允文有这样的机会,肯定会大喜过望。

但赵密觉得自己但凡年轻二十岁也不至于这样失态。可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得被逼着去两淮,跟金军拼命,实在是过于悲惨了。

可他不敢反抗。

因为这既是杨沂中对他的惩罚,也是一种放过。

挨过这么一遭,赵密背刺杨沂中的事情就扯平了,不会殃及子孙。

如果他想办法逃过这一遭,后面还不知道有什么手段等着呢!

真当胡子衙班是什么好相与之人不成?

也因此赵密今日醉酒,颇有些借酒消愁之意。

算计来算计去,总算摸到了宿卫首领的位置,却被一朝打落尘埃,如何不让人心生悲切?

“既然如此,大家就是邻居了。”辛弃疾却不管那么多,直接举起了酒杯:“今后当互相多多看顾了。只是不知道赵将军何时会出镇?”

赵密大着舌头说道:“不知道不知道,怎么着也得伴随御驾回到临安,还得将那金主也安稳送回临安之后,才能带着兵马到两淮。”

说着,赵密迷离着眼睛:“俺算算啊,怎么也得个把月之后了。”

辛弃疾笑道:“那时候还早,趁着这几日,咱们这些武人好好亲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