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如此,臣以为我们仍可此次和谈中周旋一二。
清国既然主动提出和议,甚至愿意以退出辽阳、沈阳为条件,可见其内部压力之大。
我们不妨借此机会,暂时放缓攻势,以谈判为名,行缓兵之计。
一来可缓解贾都督在辽东的压力,使其有更多时间整顿兵马、巩固防线;
二来也可借此机会,进一步摸清清国的虚实,为后续行动做好准备。”
庆帝闻言,微微抬眼,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示意李毅继续说下去。
然不等李毅开口,李青松便站起身来,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
“陛下,臣以为李尚书此计虽妙,但恐与远在辽东的贾都督及北伐大军的战策有所脱节。
贾都督如今在辽东势如破竹,清国已是节节败退,皇太极更是被兵围辽阳,此时若放缓攻势,转而以谈判为名行缓兵之计,恐怕会打乱贾都督的部署,甚至可能让清国趁机重整旗鼓,反扑我军。”
他顿了顿,目光看向李毅,继续说道:
“李尚书的提议,确实有其高明之处,既能缓解贾都督的压力,又能摸清清国虚实。
然而,辽东战局瞬息万变,贾都督如今正以雷霆之势推进,若我们此时改变策略,恐怕会让他陷入被动。
更何况,清国此次求和,极可能是为了拖延时间,若我们放缓攻势,反而正中其下怀。”
李毅闻言,并未动怒,反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语气平和地问道:
“李大人所言有理,不知有何高见?”
李青松微微拱手,语气沉稳,开始详细分析辽东的局势:
“陛下,辽东战场目前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贾都督率领的十几万大军,兵围辽阳。辽阳城内,皇太极亲自坐镇,麾下亦有十数万精锐之师。双方对峙已久,贾都督虽占据优势,但辽阳城防坚固,清军抵抗顽强,短时间内难以一举攻破。”
说罢,目光转向舆图上的辽东半岛,继续说道:
“其二,则是苏瑾言率领的玄策营及五万大军,南下辽东半岛,与清国镶蓝旗的苏察阿礼部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