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友军眼里发亮:“那除了白瓷外,姑娘可会做其他的?”
“若是能做,大概能做多少,一次可出货几何?”
谢锦珠被他的热络逗得失声而笑:“能做什么,取决于你想要什么。”
“能出多少,也取决于你能要多少。”
谢锦珠把问题抛回去,在杨友军逐渐锐利的目光中,慢悠悠地说:“出货没问题,关键在价格。”
“无价不成瓷,无银不谈买卖,这样的规矩,想来杨老板应该比我更懂?”
跟精美昂贵的瓷器不同,白瓷只是最寻常的一种。
但谢锦珠拿出的这批白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全都是由最纯质的高岭土烧制。
绝佳的土质直接决定了瓷器的品相,价格也与寻常白瓷不同。
杨友军伸出手比画出一个数,笑眯眯的:“一盏可出这个价。”
在洛清设局碰瓷谢家人时,谢锦珠曾赔付过几件白瓷瓶,总共赔了十五两银子。
哪怕是她拿出的白瓷很好,也攀不上多可怕的价格。
杨友军此时却对一个小碗给出了五两的高价。
谢锦珠古怪道:“杨老板确定是这个价?”
远超物所值啊。
比谢锦珠预期的一个高了二两左右。
杨友军一副敞亮姿态,笑道:“针对这些小碗,五两当然是高了,但若是交个朋友,这价就是太低了。”
“我既是想与姑娘长期合作,又怎么能不拿出一点诚意来呢?”
只要谢锦珠愿意把接下来出产的瓷器都卖给他,那他今日出的高价就物超所值!
没人会把主动送上门的银子推出去。
谢锦珠也不例外。
谢锦珠斟酌不过一瞬,在白老板催促的眼神中挑眉道:“可以。”
“那我就厚脸皮谢过杨老板的慷慨了。”
“东西都带来了,咱们去开箱验验货?”
易碎的白瓷小碗都被干稻草数层包裹,一路走来赶车的几个人也非常小心,所以打开查验后全都完好无损。
一百一十个白瓷小碗,当场交货。
杨老板验收后直接掏兜:“一百一十个,共计五百五十两银子,姑娘请过目。”
五百五十两,对谢锦珠而言不算多。
针对她前期铺路挖窑的开销更是不值一提。
不过这对于谢锦珠和三洋村的人而言,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白花花的银子就是强心针。
见到了钱干活儿的人才会更加起劲儿。
面对杨友军的客套,谢锦珠笑得也非常客气:“好说,杨老板有什么想要的货,大可提前跟我说,我也好针对性开窑。”
杨友军试探道:“那咱们可说好了,头一个就得先卖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