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发报出个大数字,那些私营矿主有的心中惊讶,有的却并未太过震撼,比方说叶祥龙。
“这么大笔银子的投入,还是颇有些风险的。万一将来铁料销售出了问题,怕是要赔大钱。陈公子如何控制风险?”
“在下准备分期开工,边建边生产。大家看,现在矿山和铁厂都有了雏形,都是本人找钱庄借贷的银子,加上自己家里的产业支撑。如今已经投入了七八千两银子进去,即便后续不投入,慢慢的也能将铁料盘顺,只是需要的时间太长,没有必要。我想着,若是诸位愿意投资,铁厂下步总共分为五个项目建设,即矿山、运输、焦炭、冶铁、机械制造。今年主要投入矿山、运输和冶铁,投产后日产好铁三万斤规模,刚才大家也看了矿山和铁厂,目前已经有了雏形,但要完全竣工,测算还需要十万两银子。剩下的十二万两,打算明年投入,主要是炼焦和机械,还有炼焦附加的煤焦油加工,但那些都是后续,这次请大家合作,主要就是今年投入的这十万两银子。陈某准备面向铁业行会和其他关联商家出售股权一千份,每份折价一百两。详细的入股和分红细则,这里有份企划书,诸位可以看看。至于铁料销售方面,企划书也有写,我们准备走三个方向,一个就是压低湖广本地的铁器价格,让普通百姓用得起大量的铁制品,比如铁农具、铁炉子、铁锅、铁盆、铁杯子什么的;二个就是开发铁制器械,比方说纺纱机、缝纫机、铁机床等等;三个就是南京、江浙倾销,以价格抢占苏钢、佛钢的市场。未来,这些销路也要依托各位东家现在的渠道,咱们握紧拳头,一起打出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叶祥龙抓着企划书,仔细查看,每到不懂的,多半是陈吉发用的后世词汇,都发言询问。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所有的细节看完。
其他私矿老板也都了解细节,窃窃私语,场面上嗡嗡一片。大多数人都对这个方案心存疑虑,其中就有矿主提出疑虑。
“陈公子有心,但如此大的炉子,怕是要改变铁业格局。每年数千万斤的铁料,让铁课、矿巡如何想,布政司如何想?总督衙门,巡抚衙门如何想?朝廷又如何想?不才以为,铁毕竟是专营之业,此事,需要巡抚衙门支持。最不济,要布政司衙门点头。”
陈吉发笑了笑,开口解释了几句:
“听闻朝廷兴兵日久,各处作坊都缺好铁。咱们湖广本就负责给大军供应铁料,增产之事,若是各位矿主同心,做通巡抚衙门的工作并不难。”
当时,湖广巡抚唐晖是个老成持重之人,快到退休年龄,本是不会在意铁料生产这种小事的。但朝廷正在动议让卢象升接湖广巡抚之位。若是能成,陈吉发有七八成的把握说服卢象升。
这位实干派官僚以剿匪为主要任务,在战备物资生产上面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那些矿主听了陈吉发的解释,并不是太信服。又有矿主高声询问:
“就算巡抚衙门同意,你这投资如此大,如何保证盈利?”
“先前说了,只要产量上来,成本自然压下来。您可以回去测算,不管是采矿、运输还是最后的冶炼,同样的人手能产三倍的铁,这个道理各位矿主应该明白的。”
“那又如何分红?一千份干股,每股又能有多少收益?”
“以保守测算,新的铁厂成本能下去至少二成,一斤铁毛利大降低成本六分银。以目前规划的产量,一年一千万斤,按市价卖出大约有六万两银子的毛利,就算大半应付苛捐杂税,也有两万到三万两银子的收入,再加上咱们的铁料本身成本低廉,每年的收益应该能到八万到九万两之间。当然,这笔钱还计提新技术和新更换设备的投入,以及扩张市场、压价让利等方面的损耗,最终用于分红的银子,陈某保证不低于三万两,换算成每股收益,便是一股不低于三十两,年利率三成以上。”
大多数矿主都频频点头,但也有不以为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