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疑心病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1640 字 22天前

“督抚大臣不知道替朝廷分忧,动不动就要上面来解决问题。如今每一分银子都是要用在刀刃上的,若是大家都减免税银,贼寇就剿灭不了,贼寇肆虐,来年还会有更多府县要求减免,如何能行?”

“陛下说的是,督抚当想办法自筹钱粮,陕西、湖广两地皆自筹钱粮养兵,今秋还能有所富余上缴户部,可见,若是督抚愿意想办法,总是能凑到银子的。”

“哦?孙传庭和卢象升还有这个本事?”

“臣只是如实奏报罢了。”

崇祯皇帝抬眼看了看侯恂,并没有再问,挥手让他退下。不过,紧接着他就翻到了湖广巡抚卢象升的奏报,折子里陈述“平寇十要”,首要就是办饷,其二筹兵,第三用人,第四任将,第五设险,第六定功罪,第七明分合,第八专责成,第九以民攻贼,第十以贼攻贼,又附“三大机宜”,言明剿荡大局、兵饷全筹、督理专力等内容。

概括说,卢象升主张地方督抚应该主动筹措银钱兵马,动员地方,选派将领,主动设险拒敌,不能事事仰仗朝廷,指望远水救近火。这番说辞与方才侯恂的奏报基本吻合,看起来,这卢象升的确是一员干才,想干事,能干事。

崇祯皇帝心中想着,若是天下都如这般,朝廷该有多省心?他觉得,这个人应该重用。如今北面有洪承畴盯着,形势好了不少,河南、南直隶还有些流寇,不如就让卢象升盯着南边,给个总理大臣的职司。

另一方面,他对陈必谦就十分的讨厌,再想到河南总兵刚刚因为托大身亡,陈必谦多少也有识人不明的问题,于是扣了请求免税的折子,御笔朱批,请户部核算河南留用银两,适度减免。同时,免去陈必谦的河南巡抚,由王家祯接替。

做完这些事情,崇祯皇帝起身舒展筋骨,望向殿外,天色已暗,本想着传膳,却司礼监太监曹化淳站在门口,似有事报。

小主,

“大伴有事?”

曹化淳是皇帝潜邸老人,原本是大太监王安的门人,王安将他安排给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当陪侍。后来魏忠贤害死了王安,曹化淳被贬斥回家,信王府的管事太监换成了徐应元。崇祯皇帝扳倒魏忠贤后,徐应元在崇祯皇帝面前替魏忠贤求情,惹得皇帝大怒,将徐应元问罪,同时,将曹化淳迎了回来,任司礼监太监,提督东厂。

大太监王安是历史上少有的与文官集团关系融洽的内臣。他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期间,积极向皇帝推荐有名望的大儒担任重臣,与东林党交往密切。受此影响,曹化淳对文官集团也相对温和,他提督东厂期间,几乎没有文臣被厂卫陷害下狱。崇祯七年,为了鼓励各地督抚大员施展拳脚,崇祯皇帝甚至撤销了各地的监军、监视太监,只保留了南京守备太监和山海关监军太监。也正是因为这两方面原因,孙传庭、卢象升这些地方巡抚,才能甩开明朝卫所兵制的缺陷,自行筹集粮草募集士兵,形成有战斗力的部队。

但,近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曹化淳心中犹疑,觉得必须要向皇帝报告。

“陛下,前几日湖广奏报,说是折损了两个番役。老奴派人问询,其一是醉酒后落水身亡,其二因私藏军机被当做流寇细作斩了。湖广都司衙门回告了此事,说是已经按律处置了办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