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初会冀州群僚,暗藏机锋巧凯旋

冀州牧府,议事厅。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宽敞却略显陈旧的厅堂内,为这肃穆之地增添了一丝光亮。袁尚身着官袍,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沉静地扫视着下方。

这是他来到冀州后的第一次正式议事,殿内站满了冀州各郡的官员,文武皆有,神色各异。

说是议事,实则更像是一场摸底与试探。袁尚清楚,这些冀州官员,对自己这个空降而来的车骑将军、冀州牧,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信任。昨夜城门校尉的倨傲,府邸的冷清,都已预示了今日的局面。

“诸位,本牧奉天子诏,出任冀州牧,统领冀州军政要务。今日本牧初来乍到,对冀州情况尚不熟悉,还望诸位同心协力,辅佐本牧,共建冀州之繁荣。”袁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厅堂内回荡。

下方的官员们,面面相觑,却无人率先开口。气氛一时有些沉闷。

站在文官之首的,是一个须发皆白,身着紫色官袍的老者,他拄着拐杖,微微向前一步,拱手道:“下官审配,见过牧君。”

袁尚目光落在他身上,审配?(字正南,任冀州功曹),袁尚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略有耳闻,似乎是冀州颇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出身,为人刚正不阿,在冀州官场颇具影响力。

“原来是审功曹,久仰大名。”袁尚语气温和,姿态放得很低,“审功曹乃冀州耆宿,经验丰富,日后还需仰仗审功曹多多指教。”

审配闻言,神色稍缓,但语气依旧不卑不亢,“牧君客气。下官身为冀州臣子,自当尽心辅佐牧君。只是冀州地处边陲,民风彪悍,历经黄巾之乱,百废待兴,治理起来,怕是不易。”

他话语看似谦逊,实则暗藏机锋,点明冀州难治,似在暗示袁尚这个年轻的牧守,恐怕难以胜任。

袁尚心中冷笑,这审配果然不简单,一上来就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他面上却不动声色,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审功曹,所言极是。冀州情况复杂,本牧亦有所耳闻。正因如此,朝廷才委派本牧前来,希望能为冀州百姓,带来一番新的气象。”

他顿了顿,目光环视四周,提高了声音,“本牧虽年轻,却也并非毫无经验。平定黄巾之乱,诸位想必有所耳闻。本牧不才,也曾领兵作战,略有薄功。治理冀州,虽与领兵打仗有所不同,但其理相通。只要诸位齐心协力,上下一心,本牧相信,冀州定能重现昔日之繁荣。”

他这番话,既展示了自己的功绩,又表明了决心,语气坚定,掷地有声,让原本有些躁动的官员们,稍稍安静了下来。

这时,武将之首,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的将军也站了出来,抱拳道:“末将冀州从事,领兵校尉眭固,见过牧君。”

眭固?袁尚眼神微眯,此人面相粗犷,眼神锐利,一看便知是久经沙场之人。冀州从事,领兵校尉,看来在冀州军中,颇有地位。

“眭校尉不必多礼。”袁尚点了点头,语气依旧客气,“眭校尉身经百战,勇猛过人,乃冀州之栋梁。日后冀州军务,还需眭校尉多多费心。”

眭固闻言,脸上却并无喜色,只是淡淡道:“牧君谬赞。末将职责所在,不敢懈怠。只是冀州军务,繁杂琐碎,非一日之功。还望牧君能给末将一些时日,慢慢熟悉。”

他的话,同样意有所指,暗示袁尚不要插手军务,冀州军中,自有他眭固说了算。

袁尚心中暗笑,这些冀州官员,还真是各怀鬼胎,一个个都想给自己设绊子。他表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仿佛没有听出他们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