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寿辰危机
乾隆五十五年八月,紫禁城张灯结彩,一片热闹非凡之象。乾隆皇帝即将迎来八十大寿,这一场庆典,可谓是举国瞩目。各地官员如过江之鲫,纷纷携重礼奔赴京城,只为能在圣上面前博个好彩头。
和珅,这位圣眷正隆的权臣,自是忙得不可开交。他掌管着此次庆典的诸多事务,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各地官员为了让自己的礼物能得到乾隆的青睐,对和珅百般讨好,金银财宝如流水般涌入和珅府中。与此同时,身处上书房的刘墉也在为乾隆的八十大寿做着准备。
在庆典的筹备现场,刘墉碰到了王杰。王杰忧心忡忡地说道:“崇如兄,此次庆典耗费巨大,百姓负担沉重,长此以往,恐生民怨啊。”刘墉微微点头,说道:“惺园兄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圣上大寿,此时进谏,怕是时机未到。”
这时,和珅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两位大人,如此闲暇,在此商议何事啊?莫不是也在为圣上的寿礼发愁?哈哈,若是需要帮忙,和某倒是可以指点一二。”王杰冷哼一声:“和大人,如今为了寿辰庆典,百姓已是不堪重负,难道就不顾及天下苍生吗?”和珅脸色一变,旋即恢复笑容:“王大人这是何意?筹备庆典乃是为了彰显我大清国威,圣上龙颜大悦,对天下百姓亦是好事。”
纪晓岚一旁踱步而来,拿着长烟袋锅笑着说:“和大人,王大人也是心系百姓,大家都是为了朝廷,莫要伤了和气。”和珅拱手说道:“纪大人所言甚是,和某告辞。”说罢,甩袖而去。
王杰看着和珅离去的背影,气愤地说道:“此等佞臣,实在可恶!”刘墉拍了拍王杰的肩膀:“惺园兄,莫要动怒。和珅如今深得圣上宠信,我们还需徐徐图之。”
终于,乾隆八十大寿庆典在八月十三日盛大举行。太和殿内,金碧辉煌,群臣朝拜,各国使者纷纷献上贺礼,祝贺之声不绝于耳。乾隆皇帝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满朝文武及各地官员给乾隆献上了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尤其是和珅所献的寿礼更是出人头地,他做了一个屏风,屏风的框架是檀香木所制,屏风的画面以银丝作为底线,用金丝绣出的双面寿字,并且寿字的四周还镶嵌着八十颗珍珠及八十颗钻石。往金殿上一放,技压群芳,其他官员送的奇珍异宝皆黯然失色。
这东西一放,满朝文武皆“啧啧”称赞,没有不翘大拇指的。而大伙都在称赞之余,和珅突然问道:“刘大人,不知您老给陛下送的是什么礼物呢?”
经和珅这么一问,乾隆也好奇地问道:“是呀!刘爱卿,你送给朕的是什么礼物呀?”刘墉不慌不忙地从身后捧出一只木桶,木桶里鼓鼓囊囊的,用红布盖着,放到了乾隆面前,说道:“此物必须由皇上亲自验看,这才有实际意义!”
大伙都在猜刘墉送的礼物是什么的时候,乾隆掀开了红布。大伙等乾隆展开之后一看,木桶里装的满满当当的一桶生姜。大伙一看是一桶生姜,全都像泄了气的皮球,“嗨——!”了一声。乾隆看了之后不解地问道:“刘墉,你这是何意呀?”
刘墉说道:“陛下请看这像什么?”乾隆说道:“好像是用姜堆成的一座山,哦——!朕知道了。好!好!好!刘墉啊,可真有你的!这可是一统江山,这礼物太珍贵了!来呀!赏刘墉双眼花翎、黄马褂……不,赏刘墉团龙褂子一件!”
这一下,震惊了满朝文武。别说其他人的奇珍异宝,就连和珅的“寿”字屏风皆甘拜下风。旁边可高兴坏了阿桂、王杰、朱珪、福康安、钱沣、纪晓岚等人。这些人心想,“不愧是刘墉,好一个‘一统江山’,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就连和珅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想“老师就是老师,我怎么就不能想出这个主意呢?我要是想出这个主意,那就不是一桶‘烂姜’了,那可就是金银珠宝堆起来的‘姜山’了!唉!人比人得气死呀!”
就在众人给乾隆祝寿时,在众多外国使者中,有几位西方使者的言行引起了首席军机大臣阿桂的注意。这几位使者看似恭顺,可眼神中却不时透露出一丝窥探之意。阿桂心中警惕,他悄悄观察着这几位使者的一举一动。
刘墉和王杰也在一旁留意着庆典的情况。就在这时,一位英吉利使者上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听闻大清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不知可否让我们参观一下贵国的一些城防工事,也好让我们领略一下大清的强盛。”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愣。阿桂心中暗忖,这些使者果然不怀好意,这明显是想窥探大清的军事机密。他正要开口拒绝,却见刘墉抢先一步说道:“贵使的提议虽好,但我大清城防皆有重要事务,不便外人参观。况且,我大清的强盛,从这盛大的庆典以及各位使者所目睹的繁华京城便可略知一二。”那使者碰了个软钉子,却仍不死心,继续说道:“刘大人所言虽有理,但我们实在是对大清的奥秘充满好奇,还望陛下恩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福康安站出来说道:“我大清城防岂容随意窥探,贵使这般要求,实在不合规矩。”朱珪也拱手道:“陛下,切不可轻易应允,以免泄露军机。”乾隆皇帝微微皱眉,他也察觉到了这些使者的不寻常。这时,王杰站了出来:“陛下,我大清礼仪之邦,向来热情好客,但涉军机之事,实难应允。如今陛下大寿,本应是普天同庆之时,还望陛下以龙体和万民福祉为重。”
乾隆思索片刻后说道:“几位爱卿所言极是。贵使们的好意朕心领了,但参观城防之事,就此作罢。”那几位西方使者无奈,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也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