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说道:“即便如此,也得按规矩办事。你先在此等候,我们去通报。”
过了许久,侍卫回来,一脸冷漠地说:“皇上今日政务繁忙,无暇接见,你且回去吧。”
左仁方一听,急得满头大汗:“上差,这灾情刻不容缓啊,百姓们都在生死边缘挣扎,求您再帮我通报一次。”侍卫不耐烦地挥挥手:“说了皇上不见,你这小小知县,怎如此不识趣!”
左仁方无奈,却不愿就此放弃。他在宫门口长跪不起,逢人便诉说山东的灾情,希望能引起关注。来来往往的官员们,有的只是匆匆瞥一眼,便快步离去;有的则露出不屑的神色,觉得他是在哗众取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左仁方几乎绝望之时,一位身着便服的三十岁左右男子路过。男子问左仁方:“你这是为何在此长跪?所为何事?”
左仁方将山东大旱、百姓受灾以及自己进京面圣无果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男子听完,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你在此稍等。”说完,便转身进入宫中。
原来,这位三十岁左右男子正是皇十五子、和硕嘉亲王颙琰。他将左仁方的事情告知了乾隆。乾隆听闻后,心中一震,想起朝堂之上和珅等人的阿谀奉承,说的皆是四海升平之景,竟不知山东等地有如此严重的灾情。乾隆当即下令:“宣左仁方进宫。”
左仁方被带进养心殿,他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将山东灾情详细奏明,还呈上了自己一路上记录灾情惨状的册子。
乾隆看着册子上的内容,脸色愈发阴沉:“为何朕从未听闻此事?那些地方官员都在做什么?”
左仁方犹豫了一下,还是壮着胆子说:“陛下,臣多次上书请求赈灾,却被布政使以夸大灾情为由驳回,而赈灾款项也迟迟未到。臣怀疑其中有人贪污舞弊,致使百姓受苦。”
乾隆大怒,拍案而起:“传朕旨意,着左都御史钱沣立刻彻查山东及其它地方赈灾一事,若真有官员贪污,定要严惩不贷!”
左都御史钱沣,素有“清廉直臣”之称,一向不畏权势,心系百姓。他接到乾隆旨意之后,不敢怠慢。
钱沣对身边的亲兵护卫说:“此次暗访,关系重大,咱们要扮成普通商人,悄无声息地去查访,绝不能打草惊蛇。”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钱沣身着粗布麻衣,带着十几个亲兵护卫,悄然离开了京城。
一路上,钱沣亲眼目睹了山东灾荒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在临清的一个小镇,他看到一群灾民正围着一家米店苦苦哀求店主卖米给他们,哪怕价格再高也愿意。
灾民们喊道:“老板,行行好,卖点米给我们吧,我们实在是饿坏了。”
可米店老板却一脸冷漠:“我也没有多少存粮,你们走吧。”实际上却将大量粮食囤积起来,准备高价卖给那些富户。
钱沣心中气愤不已,上前质问:“你为何有粮不卖?这些百姓都快饿死了!”
米店老板不屑地瞥了他一眼:“你这穷酸模样,管什么闲事!”钱沣强忍着怒火,暗暗记下了这家米店,接着继续前行。
钱沣来到了一处官府的赈灾粥厂,远远望去,粥厂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灾民们一个个眼巴巴地望着粥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然而,当钱沣走近时,却发现所谓的粥稀得能照出人影,里面几乎看不到几颗米粒。
钱沣心中疑惑,找到负责煮粥的官员,问道:“这就是你们给灾民煮的粥?”那官员却满不在乎地回答道:“有粥喝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钱沣追问赈灾粮的去向,官员支支吾吾,答非所问。钱沣怒喝道:“你最好如实交代,否则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官员还是含糊其辞:“我……我也不清楚,都是上头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