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县令面君

钱沣知道其中必有缘由,便暗中查访,发现原来是当地官员与一些奸商勾结,将大部分赈灾粮低价卖给了他们,再由奸商高价倒卖,而从中谋取的暴利,他们则私分了。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王杰也察觉到了朝堂上关于赈灾之事的异常。

王杰对身边正直的小官员说:“你留意到了吗?每次提到民间灾荒,那些官员的反应都很奇怪。”小官员点头:“大人,确实如此,他们总是顾左右而言他,眼神闪烁,其中恐怕有问题。”

王杰开始在朝中私下打听消息,从一些正直的小官员口中,他得知了部分地方官员贪污赈灾款项的线索。王杰深知此事重大,对小官员叮嘱道:“此事千万不可声张,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能轻易打草惊蛇。”

于是,王杰一面不动声色地继续收集证据,一面暗中关注着朝堂上关于赈灾的讨论风向。他知道,钱沣此时应该已经在民间调查此事了,他期待着钱沣能带回有力的证据,一同为百姓讨回公道。

钱沣结束了在民间的调查,带着一肚子的愤怒与沉甸甸的证据,匆匆赶回京城。他顾不得旅途的疲惫,直接进宫求见乾隆皇帝。

在乾清宫,钱沣跪在地上,将自己在民间所看到的惨状以及调查到的官员贪污赈灾款项的证据一一呈给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看后,龙颜大怒,拍案而起,说道:“这些狗官,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置百姓生死于不顾!”

钱沣趁机奏明民间疾苦:“皇上,百姓们苦不堪言,此时必须开仓放粮,惩治贪官,方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然而,和珅却站了出来,一脸忧虑地说道:“皇上,如今国库空虚,和廓尔克一战耗费巨大,若大规模开仓放粮,恐日后国家有难时无粮可用啊。”和珅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钱沣听后,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反驳道:“和大人,国库空虚难道就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吗?那些贪官污吏中饱私囊,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我们此时不开仓放粮,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如何彰显我大清的仁政?”

和珅却不紧不慢地说道:“钱大人,话虽如此,但也需从长计议。贸然开仓放粮,万一引发其他问题,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时,王杰也站了出来,向乾隆皇帝行了礼后说道:“皇上,钱大人所言极是。百姓乃国家之本,若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国家又谈何稳定繁荣?国库之事,我们可从长计议,但救百姓于当下,刻不容缓。”

乾隆皇帝听了三人的话,陷入了沉思。乾隆皇帝在乾清宫踱步许久,内心十分纠结。

刘墉见乾隆犹豫不决,上前恳切地说道:“皇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此时开仓放粮,虽会让国库暂时紧张,但可安抚民心,稳定社稷。待百姓度过难关,必定会更加拥护我大清。至于国库之事,臣等可在日后想办法开源节流,弥补亏空。”

王杰也附和道:“皇上,刘大人说得在理。我们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当务之急是拯救百姓,惩治贪官,以正朝纲。”

和珅见刘墉也出班奏请此事,心中不悦,但又不敢直接反驳刘墉。他眼珠一转,说道:“皇上,既然刘大人和王大人如此坚持,那不妨先进行小规模的赈灾,以解燃眉之急。同时,我们可派得力官员前往各地,重新清查赈灾款项的发放情况,严惩那些贪污的官员,追回款项,充实国库。如此,既能救百姓,又能避免国库过度空虚。”

乾隆皇帝听了和珅的提议,觉得有几分道理。他思索片刻后,说道:“就依和爱卿所言。朕命刘墉、王杰、钱沣即刻挑选得力官员,组成赈灾清查小组,前往各地进行赈灾与清查工作。务必严惩贪官,确保赈灾粮款真正发放到百姓手中。至于开仓放粮,先进行小规模试点,根据效果再做进一步决定。”

刘墉和王杰、钱沣领命后,心中虽对小规模赈灾有些不满,但也明白乾隆皇帝的顾虑。

刘墉对王杰和钱沣说:“此次任务艰巨,我们定要不负皇上所托,揪出那些贪官污吏,为百姓谋福祉。”

王杰和钱沣点头:“刘大人放心,我们定当竭尽全力。”

而和珅见到刘墉亲自插手此事,立刻闭门不出,并通知和自己关系不错的所有灾区官员:如果自己不小心被刘墉查到贪污腐败,自己想办法脱身,自己也救不了他们。

在刘墉的亲自坐镇下,王杰、钱沣等人很快便掌握了诸多贪官的罪证。他们顺藤摸瓜,将那些中饱私囊的官员一一揪出。和珅妄图撇清关系,却还是留下蛛丝马迹。最终,贪官受到严惩,赈灾粮款顺利发放,百姓欢呼。乾隆得知此事后,对刘墉等人赞赏有加,也看清了和珅,对其进行申饬后,削弱了和珅的一些权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