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艰难举措

刘墉知道湖南之事后,当即重新选派了一批真正懂农事的官员,让他们深入湖南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先进的种植技术。同时,督促地方官府尽快落实开垦荒地的奖励政策,对那些执行不力的官员进行严厉惩处。

经过刘墉一番雷厉风行的整顿,浙江和湖南的革新推行情况逐渐好转。商户们的生意有了起色,市场重新恢复了活力;百姓们也开始积极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开垦荒地的热情高涨。

然而,和珅得知刘墉在浙江和湖南的所作所为后,更加恼怒。他决定加大对革新的破坏力度,让刘墉焦头烂额。

和珅暗中指使一些商户故意囤积货物,制造市场短缺的假象,企图引发物价飞涨,以此来证明刘墉的革新措施是错误的。同时,他还在朝堂上不断向乾隆帝进谗言,说刘墉在地方滥用职权,导致民怨沸腾。

乾隆帝听闻这些消息后,心中不免有些疑虑。他召刘墉进宫,问道:“刘墉,朕近日听闻你在地方推行革新政策,手段过于强硬,致使百姓颇有怨言,可有此事?”

刘墉心中明白,这定是和珅在背后搞鬼。他镇定自若地说道:“陛下,臣在地方推行革新政策,确实遇到了诸多阻力。一些官员阳奉阴违,部分商户蓄意破坏,臣不得已采取了一些严厉措施。但臣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革新能够顺利推行,为了百姓的长远利益着想。如今,浙江和湖南的革新已初见成效,市场逐渐繁荣,百姓生活也有所改善。陛下若不信,可派人前去调查。”

乾隆帝看着刘墉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他说道:“朕相信你刘墉一心为公,但革新之事,关乎国计民生,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方式方法。”

刘墉跪地谢恩道:“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臣定会更加谨慎行事,确保革新顺利推进。”

从宫中出来后,刘墉深知和珅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的革新之路依旧充满艰难险阻。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决心与和珅的势力抗争到底,一定要让经济革新成功,为大清的繁荣稳定奠定基础。

回到府邸,刘墉立刻召集幕僚,商讨应对和珅下一步行动的策略。

“和珅必定还会想出更多阴招,我们必须提前做好防范。”刘墉说道。

一位幕僚建议道:“大人,我们可以加强与各地百姓和商户的联系,让他们及时向我们反馈异常情况。同时,对于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囤积居奇现象,我们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一旦发现,立刻采取措施打击。”

刘墉点头赞同:“此计甚好。另外,我们还要在朝堂上争取更多大臣的支持,让和珅的谗言无人相信。”

众人商议完毕,各自行动起来。刘墉一方面安排人手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另一方面在朝堂上积极与那些正直的大臣沟通,向他们阐述经济革新的重要性和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争取他们的支持。

而和珅那边,见乾隆帝并未因自己的谗言而责备刘墉,心中更加着急。他决定亲自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企图彻底破坏改革。

和珅暗中联络了一些江湖势力,让他们在各地制造混乱。这些江湖势力在各地的集市上寻衅滋事,扰乱市场秩序,还故意散布谣言,说刘墉的改革会让大清经济崩溃,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时间,民间人心惶惶,改革的推行再次受到严重影响。

刘墉得知这些情况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深知这些江湖势力背后必定有和珅的支持,若不尽快解决,革新将功亏一篑。

刘墉决定从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一方面,他调动地方官府的力量,加强对各地治安的管理,严厉打击那些寻衅滋事的江湖势力。另一方面,他让幕僚们撰写文章,在各地张贴告示,向百姓解释革新的真正意义和好处,以正视听。

在刘墉的努力下,地方官府加大了对江湖势力的打击力度,那些闹事的人纷纷被抓捕归案。同时,幕僚们撰写的告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百姓们逐渐了解到革新的真实情况,心中的疑虑慢慢消除。

然而,和珅并不打算就此罢手。他又想出了一个更为阴险的计策。他让自己的心腹在朝廷的财政账目上做手脚,故意制造财政亏空的假象,然后将责任推到刘墉的经济改革上,企图让乾隆帝对改革产生怀疑,进而停止革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