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刘墉此一提议,各家纷纷行动起来,搬桌的搬桌、搬凳的搬凳、拿酒的拿酒、端菜的端菜。就连街上的饭馆也来凑起了热闹,送来了桌椅板凳、酒肉饭食。那场面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餐桌上,众人继续交谈着:“墉弟,你此番归来,打算在家停留多久?”一位本家兄长问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关切。
刘墉回答:“尚未确定,且看情形吧。”刘墉的脸上带着一丝犹豫。
“若能多留些时日,也好给咱们讲讲京城的新鲜事儿。”一位乡邻说道,他的脸上充满了期待。刘墉笑着说:“这倒不难,我一时半会儿走不了,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也许十年八年。”刘墉的话语让众人充满了期待。
就这样边吃边谈,一个半时辰匆匆而过。用过午膳,众人又小坐片刻,方才陆续散去。
接下来的几日,刘墉家依旧宾客盈门,有前来请教学问的,有前来寻求帮助的,刘墉皆一一耐心应对。
这一日,刘墉正在书房读书,我匆匆跑了进去。“哥,外面来了一位先生,说是您的旧友。”我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刘墉放下手中书卷,看着我问道:“是何模样之人?”刘墉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回答:“我恰好归来,在大门口与他相遇,他向我打听您是否在家。他说他叫王……王贤!”我一边喘着气,一边说道。
刘墉闻言起身,来到前厅。
原来是京城儿时的好友王贤。其父辞官归乡,他亦随之返回。
“王贤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啊!”刘墉欣喜地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真挚的笑容。
王贤拱手行礼道:“刘兄,听闻你归来,特来探望。”王贤的眼神中充满了喜悦和关切。
两人安坐,我赶忙沏上一壶上好的香茗,那茶香四溢,弥漫在整个房间。二人开始回忆起儿时的趣事。
“还记得当年我们一同在溪边捉鱼吗?”王贤笑着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
刘墉亦笑了起来:“自然记得,我不慎滑落水中,你竟急得涕泪俱下,哈哈哈哈!那时真是无忧无虑啊。”刘墉的笑声爽朗而欢快。
“如今你不在京城谋取一官半职,为何归来?”王贤问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刘墉说道:“贤兄有所不知,我因曹公子之事被罢黜了监生身份,还遭父亲责打,险些丢了性命。家父将我遣回!”刘墉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失落。
“曹公子?可是那曹雪芹?”王贤反问道,他的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刘墉说道:“正是此人!”接着又道:“曹公子才华横溢,为人正直。我与几位好友为推崇他的《石头记》而触怒了乾隆爷,若非太后及十四爷(雍正皇帝的十四弟)和二十四爷(雍正皇帝的二十四弟)从中援手相助,你我二人恐怕再难相见了。”刘墉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慨。
哦~,至此我才明白刘墉乃是因犯了事被老爷刘统勋送归故里。
王贤摇摇头:“唉!此事我略知一二,不过也罢,闲时读读书卷,忙时种种田亩,平淡度日亦未尝不可。”王贤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安慰和豁达。
刘墉亦自我宽慰道:“平淡自有平淡的妙处,安稳自在便好。”刘墉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两人畅聊许久,王贤起身告辞。刘墉送他出门:“贤兄,得空常来。”刘墉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