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哪见过这阵势,吓得哭喊乱叫。逸飞的小脸因为恐惧而变得通红,泪水不停地流淌 ,无论我们怎么劝、怎么说,刘墉两口子就是不撒手。没办法,我们只能跟在身边,既要保护孩子,还要照顾他俩,就这样回了家。
从此,我们家逸飞就成了刘墉两口子的主心骨,一时不见,就满世界寻找。那简直是放到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嘿嘿,逸飞成了他俩的儿子。
经过我和勤格格商量,只要他们俩不伤害孩子,就随他们去吧。大不了,变成他们的儿子,只要他们能好起来。
一日,宫里来人了。是乾隆知道了刘墉夫妇的事儿,派了最好的太医来给刘墉两口子看病。太医看到刘墉夫妇只要见到我儿子就没事儿,就出主意说:“刘安大人,要不你们就把逸飞过继给刘墉算了。反正孩子也和刘墉熟悉了。他们看上去一点也不会伤害孩子,您看怎么样?”
说实话,我们真的有点舍不得。毕竟逸飞是我们的亲生骨肉,哪能说送人就送人 ,不过经太医这么一说,我们觉得有道理。再者,我的命也是太老夫人捡来的。若不是太老夫人,我能有今天?于是我和格格决定,把逸飞过继给刘墉做儿子。大不了我和格格再生几个。
就这样,在太医们的见证下,我们把儿子送给了刘墉夫妇。而儿子也跟他们熟了,让孩子叫爹,孩子就一个爹一个爹地叫。让儿子叫娘,儿子就一口一个娘地叫。哎,你别说。刘墉两口子还真的一天比一天好了。后来,他们给儿子改名叫刘希鹏。我和格格又生了一男一女俩孩子。
小主,
今年是大比之年,尽管刘墉有所好转,也参加不了京城会考了。
太医们到京复命不提,我们和刘墉两口子在老家过的也算安稳。张成安顿好老爷和夫人之后回到诸城逄戈庄接了老婆孩子回京去了,也把我们之事告诉了刘统勋及夫人。后来刘统勋专门举行了仪式,收我为第四个儿子。还在老家给了我一所大宅院作为认子证物,这一切都是后话。
太医们回去后将我把儿子过继给刘墉的事儿告诉了乾隆,乾隆听后十分高兴,大加赞赏。更加赞赏了勤格格的深明大义。
就这样,在大家的关心和鼓励下,刘墉终于慢慢走出了阴影。
他开始重新打理家中事务,努力让这个家恢复往日的生机。他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每一个决策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闲暇时就教希鹏读书写字,还逐字逐句地给希鹏讲解书中的意思及深意。那温馨的画面,仿佛是岁月中最珍贵的画卷 。
在京城,夫人的精神也逐渐稳定下来,虽然偶尔还是会想起孙子,但不再像之前那样失常。刘统勋看到家里的情况逐渐好转,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然而,这场灾难给刘家人留下的伤痛永远无法抹去。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也更加懂得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在经历了这场风雨之后,刘府慢慢地恢复了平静。“只要一家人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刘统勋以后常常这样对家人说。
而刘墉在有些清醒后,对我这个兄弟更加亲近,也更加努力让刘家重新焕发出往日的辉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未来的信心 ……